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节 评估范例 一、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三)城市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评估单元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轨道交通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等六个方面。 (四)消防力量

消防力量评估单元分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灭火救援能力两类。

1.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道路、水源。

2.灭火救援能力——消防装备、消防站、通讯调度能力。 (五)火灾预警

火灾防控水平——万人火灾发生率、十万人火灾死亡率、亿元GDP 火灾损失率。 (六)社会面防控能力

社会面防控能力评估单元分为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和保障协作等三个方面。

第二章 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与评估要求

第一节 评估方法

二、评估原则——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适用性。

四、评估流程——信息采集、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风险等级判断、风险控制措施。

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消除、风险减少、风险转移。 第二节 某体育中心火灾风险评估范例(略) 七、措施有效性分析 (一)建筑防火性能

建筑防火性能评估单元的包括建筑特性、被动防火措施、主动防火措施三个方面。

1.建筑特性:包括公共区火灾荷载、建筑用途、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人员荷载、内部装修等六部分。 2.被动防火措施:包括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扑救条件、防火分隔和疏散通道等六部分。 3.主动防火措施:包括消防给水、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材配置和疏散诱导系统等六部分。

(二)内部消防管理:包括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培训与演练、隐患整改落实和消防管理组织机构等六部分。

第三章 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与技术要求

36

第一节 消防性能化设计的适应范围 二、设计范围

目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项目,可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 (一)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

(二)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下列情况不应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一)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二)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 (三)居住建筑;

(四)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娱乐游艺场所; (五)室内净高小于8.0m 的丙、丁、戊类厂房和丙、丁、戊类仓库;

(六)甲、乙类厂房、甲、乙类仓库,可燃液体、气体储存设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场所。 第二节 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性能化设计过程其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工程范围; 2.确定总体目标; 3.确定设计目标; 4.建立性能判定标准; 5.设定火灾情景; 6.建立试设计;

7.评估试设计及性能指标判定; 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9.完成报告,编写设计文件。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安全目标设定

★建筑的防火设计可分解为三个构成部分,即建筑被动防火系统、建筑主动防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每一个系统还可进一步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子系统:

建筑被动防火系统包括建筑结构、防火分隔、防火间距、管线和管道(井)、建筑装修等; 建筑主动防火系统包括灭火设施、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安全疏散系统包括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避难逃生设施、应急照明与标识等。 ★一般将360℃作为火灾在防火区域间蔓延的极限温度,即烟气层温度大于该值时,火灾将通过热辐射在防火区域间进行蔓延;当烟气层温度小于该值时,可认为火灾不会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在防火区域间蔓延。

(四)消防救援

在消防救援时,只有将灭火剂直接作用于火源或燃烧的可燃物,才能有效灭火。当火灾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从楼梯间进入建筑有时难以直接接近火源,有必要在外墙上设置供灭火救援的入口。为方便使用,该开口的大小、位置、标识要易于人员携带装备安全进入,且便于快速识别,要求如下: (1)每层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2)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小于0.8m 和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大于1.2m;

(3)窗口间距不大于30m 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 个,设置位置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4)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第四节 软件选取 一、火灾数值模型主要有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区域模型(Zone Model)、场模型(Field Model)、 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和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二、疏散模拟

(二)疏散模型分类

人员疏散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水力疏散模型和人员行为模型。

疏散模型在处理疏散的一般问题时,均采用了三种不同基本方法:优化法、模拟法和风险评估法。

37

第五节 火灾场景和疏散场景设定 二、确定火灾场景的方法

事件树的构建代表与火灾场景相关的从着火到结束的时间事件顺序。

三、火灾场景设计——火源位置、火灾增长模型、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常常采用 “t 平方火”的火灾增长模型对实际火灾进行模拟。

(三)设定火灾

四、疏散场景确定——疏散时间、人员数量、楼梯的宽度 (二)安全疏散标准

疏散时间(RSET)包括疏散开始时间(tstart)和疏散行动时间(taction)两部分。

疏散开始时间即从起火到开始疏散的时间,一般地,疏散开始时间与火灾探测系统、报警系统,起火场所、人员相对位置,疏散人员状态及状况、建筑物形状及管理状况,疏散诱导手段等因素有关。疏散开始时间( tstart)可分为探测时间(td)、报警时间(ta)和人员的疏散预动时间(tpre)。 (三)疏散相关参数计算 3.疏散开始时间

当采用日本避难安全检证法提供的疏散时间预测模型时,疏散开始时间按如下公式计算:

(七)安全裕度——对于商业建筑,不应小于0.5 倍的疏散行动时间。

第五篇 消防安全管理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消防安全管理的发展(略) 第二节 消防安全管理的性质和特性(略)

38

第三节 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

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大致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谁来管)、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管什么)、消防安全管理的依据(凭什么管)、消防安全管理的原理(怎么管好)、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怎么管)、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为什么管)等六大方面。 一、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政府、部门、单位、个人。

二、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事务等六个方面。 三、消防安全管理的依据——大致包括法律政策依据和规章制度依据两大类。

四、消防安全管理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依靠群众的原则、依法管理的原则、

科学管理的原则、综合治理的原则

五、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分为基本方法和技术方法两大类。

(一)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行为激励方法、咨询顾问方法、经济奖励方法、宣传教育方法、舆论监督方法等。

(二)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方法等。

第二章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第一节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标准

(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

1.建筑面积在1000㎡(含本数,下同)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场); 2.客房数在50 间以上的(旅馆、饭店); 3.公共的体育场(馆)、会堂;

4.建筑面积在200㎡ 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 (二)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1.住院床位在50 张以上的医院;

2.老人住宿床位在50 张以上的养老院; 3.学生住宿床位在100 张以上的学校;

4.幼儿住宿床位在50 张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 (三)国家机关

(四)广播、电视和邮政、通信枢纽 (五)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

1.候车厅、侯船厅的建筑面积在500㎡ 以上的客运车站和客运码头; 2.民用机场。

(六)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

1.建筑面积在2000㎡ 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展览馆; 2.博物馆、档案馆;

3.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七)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

(八)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 (九)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

生产车间员工在100 人以上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十)重要的科研单位

(十一)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铁道、地下观光隧道,粮、棉、木材、百货等物资仓库和堆场,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

39

(十二)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 第二节 消防安全组织和职责

2.组织火灾扑救和配合火灾调查的职责

(4)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4.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职责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了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之外,还应当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将单位信息上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同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 (二)各类人员职责

1.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社会单位的“第一责任人”。

2.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第三节 消防安全制度和落实 二、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 (一)确定消防安全责任

全面落实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是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根本。 (二)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消除火灾隐患

社会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至少每2 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 (三)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四)开展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

★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 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火灾确认后,单位应当于3 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

★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婴幼儿和老、弱、病、残人员应当优先疏散。 (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三项”报告备案制度

“三项”报告备案(5个工作日内)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 2.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 3.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 第四节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和管理 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

1.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

2.发生火灾后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 3.性质重要、发生事故影响全局的部位。 4.财产集中的部位。

40

2018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笔记

第二节评估范例一、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三)城市基础信息基础信息评估单元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轨道交通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等六个方面。(四)消防力量消防力量评估单元分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灭火救援能力两类。1.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道路、水源。2.灭火救援能力——消防装备、消防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fah01gkc3ibqw7s1xb7s7tu43p3900ts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