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校本作业 编号:021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替代品再生速度 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①人类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3~4题。 2.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浪费、大排放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D.生产工艺水平低 3.下列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现象的是
A.有害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地排放到江河湖海中 B.人类排放地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C.滥发森岭,造成森林面积锐减,对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D.不合理地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
4.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区,其主要作用是:
①净化城市空间 ①减轻酸雨危害 ①防止水土流失 ①留有发展余地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下图是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回答。 5.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B.人类无节制开发自然资源,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C.由自然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
D.人类为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树穴是在行道树树脚特意留出的供树根呼吸,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近年来,园林部门一直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栽植植物、覆盖树皮、铺设硬质透水板(树池篦子)等,解决树穴带来的环境问题。下图是树池篦子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北方城市来说,树穴裸露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扬尘增加 B.生态破坏 C.酸雨多发 D.土壤盐碱化 7.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可以
①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 ①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 ①阻止其他植物生长 ①减少水污染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略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9.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近30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10. 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 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 河流含沙量减少 C. 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 水资源短缺加剧
1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校本作业 编号:021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11-12题。 11.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违法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12.下列有利于缓解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①禁樵禁采 ①严格执法 ①土地集约利用 ①退耕还林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下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偷猎 B.栖息地的丧失 C.外来物种入侵 D.其他原因
14.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由于洪泽湖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这主要体现了洪泽湖湿地的价值是
A.提供农副产品 B.调蓄洪水 C.维护生物多样性 D.航运 读某区城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15-16题。 15.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16.造成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乱砍滥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工业污染加剧 D.人口大量迁入
2018年北京市全年平均轻度霾及以上日数55天,七成发生在秋冬季节。读图完成下列17-19题。 17.北京市
A. 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 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 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 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18.据图信息可知,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 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 减少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 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19.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A.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B. 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全球变暖 C. 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 D. 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放射性污染
(2019·长沙铁路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20~21题。 20.为保护B城市的水源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①禁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①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 ①保护森林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21.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该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A.破坏森林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D.地震灾害多发
2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校本作业 编号:021
二、非选择题
21.(2020·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4月30日,材料一:环境部对外通报重点区域2018~2019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如下表所示)。其中,长三角地区有29个城市完成了PM2.5浓度比上年改善和重污染天数减少的目标,但PM2.5浓度比北京高的长三角城市仍多达25个,以阜阳、淮北、徐州为最高。
材料二:2019年1月1日起,汾渭平原的6个城市持续5天以上重度污染,受弱冷空气影响,污染才有所缓解。10日至12日,受区域逆温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出现重度污染,污染区域主要位于太行山山前城市群。
材料三:汾渭平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数”均有所增加,两地重霾的时间比上年多。雾与霾的形成与大气中的微粒(凝结核)和水汽相互作用有关(如右图所示)。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PM2.5监测数据在全国实时发布,体现了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技术管理 C.环境质量管理 D.资源环境管理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霾 B.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成雾 C.大风、雨雪天气会加剧城市雾、霾的污染程度 D.同等气象条件,产业结构会影响雾霾天气形成
(3)从“重点区域秋冬治霾大考成绩单”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总体未达成目标, 部分长三角城市PM2.5浓度仍很高。试分析影响这三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减少雾霾天气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