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及分析浅议》
摘要:根据对一些企业进行的调查,当被问到“大学生最欠缺什么”时,大多数企业认为的答案都可以归结为情商,针对上面提到的情商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将其成因归结为三个部分,最后,由于缺乏专门的“高情商”学术研讨,情商教育的教学也缺乏一定的经验的方法,情商教育的相关教学也仅凭教师单纯理解,缺乏客观性和严密性
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及分析浅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人才高情商的状况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学生情商教育显得愈加重要。现今人们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挑战。
【关键字】大学生,情感教育
(一) 情商教育概念分析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最先提出了情商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并且与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相对应。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所著的《情绪智商》中把个体的情商概括为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五方面内容。
然而对于情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并不陌生。早在《论语》中就讲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要想与他人取得合作,首先必须与他人取得合作。《孟子》也讲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里讲的“能”就是智力因素,是会不会的问题,而“为”则是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情商因素,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情商主要和人们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调适以及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关。情商培养注重一些非智力特质的培养,如爱心,自信,宽容等。但由于情商的涉及面非常广,在教育操作性上不如智商教育。然而情商教育在激发学生潜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培养顽强的意志,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智商教育所无法达到的。
(二) 当前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 根据对一些企业进行的调查,当被问到“大学生最欠缺什么”时,大多数企业认为的答案都可以归结为情商。
.
无独有偶,根据一项在南宁梧州进行的针对600多位应届大学生的情商调查结果显示,得分超过120的高情商同学仅占25.34%,中等情商水平的学生占46.6%。低情商水平的同学占28.34%。情商平均得分为98.38分。刚刚达到中等情商水平。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整体水平不高,亟待提高。针对各项研究可以将大学生情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 对待学习和生活态度消极。尽管当代大学生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紧迫感。例如校园中日益严重的逃课现象——“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真实写照。第二, 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理性。当今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但在日益丰富的校园生活背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爱情观,休闲方式也在悄然转变。过度成人化,品牌化的消费加重了本来就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还有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更有甚者对网络上的黄色文化,暴力文化趋之若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不珍惜自己宝贵的学习机会,浪费时间的行为实际上是对自己前途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第三, 价值态度不端正。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陷入迷茫。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当被问到“你同意“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观点吗?”28%的大学生选择完全同意,44%的同学选择基本同意,15%选择有一点同意,9%的同学选择基本不同意。这项调查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不端正的现状。还有部分学生信奉功利主义,进入团委,学生会等部门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是为了与老师处好关系,为以后的保研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便利。而入党却是为了以后能够找到好工作。这一些现象都充分反映了大学生价值态度的不端正。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指导下成长的大学生有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 大学生情商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上面提到的情商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将其成因归结为三个部分。第一, 家庭情商教育的缺失。现今90后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与其他人交往时,他们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难以与他人融洽相处,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而因为父母的子女的溺爱,往往忽视了家庭情商教育中对子女独立,宽容,谦虚等情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有时候远远超过了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如果父母具有较高情商,宽容大方,与人为善,那这样的父母培养出的子女有更大的几率具有较高情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而如果父母的言行中总是充斥着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他人的敌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情商状况也就不容乐观。第二, 高校教育中情商教育缺失。情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方面,目前为止并没有受到学校教育足够的重视。在很多方面都还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首先,高等院校大多沿用了传统的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没有把情商教育列入专门的教学大纲。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基本上都是坚持正面理论灌输,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内容与情商教育有关,但教育教学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并未明确的与情商教育挂钩。不仅没有教材为基础,也没有明确的提出“提高情商”的教育目标,极少看到有学校和专业有专门开设“高情商”相关课程。最后,由于缺乏专门的“高情商”学术研讨,情商教育的教学也缺乏一定的经验的方法,情商教育的相关教学也仅凭教师单纯理解,缺乏客观性和严密性。可见高校情商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善。第三, 社会教育中情商教育缺失。现今社会转型引起的思想观念变化对大学生情商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文化的交织混杂滋生了一些腐朽落后文化,使象牙塔中的高校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不小心就被一些不良文化现象所吞噬。从而导致他们理想信念的动摇,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
(四) 大学生情商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第一, 在家庭情商教育中,适度磨砺子女,让他们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参与家庭重大事务决策,帮助他们培养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决心和责任感。并鼓励子女积极与他人交往,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自己与社会接触,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家长也应做好榜样,以自己的积极生活态度和宽以待人的为人处世风格于无形中在日常生活中给子女以教育,形成良好的家庭情商教育氛围。第二, 在学校情商教育中。首先,高校应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列入考核评价机制中去。把“打造高情商”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由相关部门组成一个专门的教材编写队伍,为平常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情商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学习,而应该是涵盖整个课堂内外的各方面的全方位学习。例如可以由每个学生轮流策划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演讲,郊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交际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培养情商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 在社会情商教育中,大众媒体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坚决打击传播腐朽落后文化的行为。在价值观体系构建方面,不能一味的宣传财富和物质成功观。有关部门应积极指引广大媒体积极传播健康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及分析浅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