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四章 南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节 南戏的兴起与发展 一、南戏的兴起和发展 二、南戏的体制

1、以出为单位。戏的开头,“副末开场”或“家门引子”,从第二出开始才进入正戏。 2、南戏不限角色,凡上场人物都可以唱,还可以合唱、伴唱。 3、从音乐上看,一出戏里不限同一宫调。 4、脚色:生、旦、净、末、丑、杂。

5、北杂剧以北方乐曲为主,伴奏用琵琶等弦乐,曲调高亢,悲壮沉雄;南戏以南方戏曲为主,伴奏用笙、萧、笛等管乐,曲调婉转,轻柔曲折。 三、最早的南戏戏文《赵贞女》《王魁》。

现有剧本流传下来的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早期剧本。《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

早期南戏中的男主角大都是被谴责的负心汉,是对封建社会中的男子特权和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具有普遍性社会问题的反映。

第二节 琵琶记 一、高明

二、“南戏之祖”《琵琶记》 (一)《琵琶记》的故事渊源

《琵琶记》是对早期南戏《赵贞女》的改编,写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 (二)《琵琶记》解读

1、剧情:(据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

【沁园春】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朝廷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一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双亲俱丧,此际实堪悲。堪悲赵女

支持,剪下香云送舅姑。罗裙包土,筑成坟墓;琵琶写怨,竟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重庐墓,一夫二妇,旌表耀门闾。 2、创作动机:“劝世之作”,劝人向善。

3、艺术改造:把原来作为反面人物的蔡伯喈改造成一个忠孝双全的正面人物,把他抛弃家庭、另娶贵妻处理为被人胁迫而无可奈何。

用意:一是元代书生社会地位低下,舆论多持同情态度,作为文士,不愿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蔡邕继续在民间背负恶名;二是可以更好地宣传他所信奉的儒家伦理观念。

4、改造途径:设置“三不从”的主要关目,即蔡伯喈要奉养双亲,不去应考,其父不从;考中状元,牛丞相招赘,他竭力推辞,牛丞相不从;他想辞官归里,皇帝又不从。 5、悲剧意蕴 (三)戏剧结构

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尽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四)人物形象 赵五娘:“有贞有烈”的孝妇贤妻形象。

温顺、善良、勤朴、任劳任怨、坚忍、刚强。为中国妇女忍辱负重的典型,千百年来广大妇女悲惨命运的写照。

蔡伯喈:知识分子软弱性和复杂心理。优柔寡断、软弱、动摇、患得患失、委曲求全。 (五)语言特色

第三节 “荆”、“刘”、“拜”、“杀”

元末明初的南戏作品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除了《琵琶记》外,,还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

第四节 明前期戏文

《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四章 南戏

第一节南戏的兴起与发展一、南戏的兴起和发展二、南戏的体制1、以出为单位。戏的开头,“副末开场”或“家门引子”,从第二出开始才进入正戏。2、南戏不限角色,凡上场人物都可以唱,还可以合唱、伴唱。3、从音乐上看,一出戏里不限同一宫调。4、脚色:生、旦、净、末、丑、杂。5、北杂剧以北方乐曲为主,伴奏用琵琶等弦乐,曲调高亢,悲壮沉雄;南戏以南方戏曲为主,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8s30f21m6k2tg1xudp48fsc2a7r600rh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