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 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 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1.简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施工主要环节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勘探技术演变而来,其主要是综合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图像学等科学,并通过回射地震波信息来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与二维勘探技术相比,三维勘探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示,这主要是由于三维勘探技术所获得的空间数据较大,而且密度较高,信息点最高的密度可以达到 12×12 米。 三维勘探技术依靠计算机和软件处理来完成,主要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三个步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2] 2.工程实例 2.1地质概况
井田煤系地层基底为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煤系地层为中上侏罗系,浅部为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第四系由亚粘土、沙和砾石等组成。厚度20米-35米,一般为25米。
本井田煤层按至上而下的顺序编为20个煤层。1—10煤层为上含煤段,11—20煤层为下含煤段。煤层在西部发育较好,可采煤层比较集中,可采煤层数一般达到6—8层,可采累计厚度一般在8—10米;到井田东部可采煤层数减少到2—4层,可采累计厚度一般在3—5米。各可采煤层厚度及累计厚度、可采煤层数等都有从西向东变薄、变少的规律。煤层间距的变化以4、7煤之间为最大,两层间距由西向东逐渐变小,其它各层的间距变化规律同4、7 煤基本
一致。
2.2地震地质条件
2.2.1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测区表层第四系地层由黑色腐植土、黄土、砂土、砂质粘土组成,以冲积为主,底部有流砂或砾石。根据测区周围民井调查,本区潜水面约在7-9米,其水位随表层黄土厚度以及季节变化而异。根据测区内钻孔资料,测区表层有一层厚度约15米的流砂层,流砂层之下为砂砾层(厚约为10米),因此对地震勘探成孔及激发能量的下传很不利。
2.2.2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通过对区内地层组合的研究分析,从岩性组合上看,地层韵律比较明显,地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波阻抗差异,从横向上看,同时代地层厚度、岩性和赋存深度都相对稳定;主采煤层4煤层、7煤层倾角一般在4°-8°以内,有利于地震反射波的接收和追踪。主采煤层与围岩相比,具有较大的波阻抗差异,能形成可用于煤层赋存形态分析与研究的标志反射波。因此可以说本区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对开展地震勘探比较有利,这就为完成本次勘探要求的地质任务奠定了有利的物性基础。
综上所述,本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适合进行地震勘探。 2.3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