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分析
徐越,周云,张原原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肾癌CT鉴别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10例以及肾癌患者18例,将其按照疾病类型划分为两组,分别为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与肾癌组,对所有患者都实施CT检查诊断,观察组两组患者的CT检查诊断结果情况。结果: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肾癌的病灶单发多发、钙化、与肾皮质交角和延迟强化CT征象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单发多发情况、钙化情况、延迟强化情况和与肾皮质的交角情况在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肾癌CT鉴别上意义重大。
【期刊名称】影像技术 【年(卷),期】2016(028)004 【总页数】2
【关键词】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癌;CT鉴别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属于临床上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从组成成分上来看,主要有脂肪、畸形血管以及平滑肌,而且三种成分在比例分配上存在不固定性,当患者瘤体内部的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时候可以称之为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在对患者实施CT检查的时候,因脂肪含量较少,CT上常与肾癌难于鉴别。肾癌也可以称之为肾细胞癌,属于目前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当瘤体直径小于等于3cm的时候,称为小肾癌。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肾癌与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CT征象上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两者很难鉴别,非常
容易出现相互误诊现象[2]。为了探讨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肾癌CT鉴别情况,本文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10例以及肾癌患者18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10例以及肾癌患者18例,将其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情况,划分为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和肾癌组两组,其中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患者有10例,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 2.2)岁;肾癌组18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9例,年龄在27-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0±3.0)岁。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都实施CT平扫检查以及三期的动态增强化扫描检查,采用GE64排CT,造影剂为碘海醇进行检查,实际注射速度是3.0-3.5ml/s之间。对患者实施造影剂注射之后的扫描时间分别是肾皮质期的时间为30秒,肾实质期的扫描时间在60-90秒之间,肾盂期扫描时间在4-5分钟之间。具体扫描条件是120kv、200-250mA。扫描过程中的矩阵为242× 242,间距是5mm,层厚为5mm。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单发与多发情况、有无钙化情况以及有无延迟强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CT检查各项指标情况对比,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以及肾癌组患者在单发多发情况、与肾皮质交角情况、钙化情况以及延迟强化情况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来源于肾窦、肾包膜以及肾实质,是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大约占全部肾肿瘤的3.9%,由畸形血管、脂肪与平滑肌组成[3]。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是指脂肪含量的比例低于22%。肾癌来源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是一种恶性肿瘤,若瘤体不大,其直径小于等于3cm的时候可以称之为小肾癌。肾癌与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CT征象上都表现为出现实性肿块,且边缘比较清楚以及光滑,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比较多[4]。尽管CT对瘤体内部的脂肪密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成分相对较少,则非常容易与肾癌相混淆[5]。具体来说,当CT检查中单肾或者双肾多发病灶,且病灶与肾外缘的交角是双侧均钝角,瘤灶内部没有无钙化,患者增强扫描存在延迟强化的则属于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反之肾癌的可能性大。
本研究中,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癌病灶单发多发情况、钙化、延迟强化与肾皮质交角的CT征象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病灶单发多发情况、延迟强化情况、与肾皮质交角情况与钙化情况对乏脂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