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照片进行删除.3) 相同之处:镜头都是凸透镜;工作都要消耗电能.(A 传统相机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即胶卷作为载体,拍摄后的胶卷要经过冲洗才能得到照片,拍摄、【解答】 数码相机不使用胶卷,而是使后无法知道照片拍摄效果的好坏,而且不能对拍摄不好的照片进行删除,CCD/数转换后记录于存储卡上,存储卡可用电荷耦合器元件感光,然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 摄的照片要经过数字化处理再存储,拍摄后的照片可以回放观看效果,对不反复使用.由于数码相机拍 满意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重拍.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镜头都是一个凸透镜,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就是其成像感光胶卷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 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工作都要消耗电能,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故选 【点评】此题通过比较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区别,来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关于数码相机的
知识,学生了解的很少,此题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解答此题可以更多的了解数码相机的有关知识,依此拓 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是新课改的理念,也应该是今后试题的走向.6.B 【答案】 页 7 第
【解析】【解答】解: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 用.B .故选【分析】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第一焦点之内,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对光 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7.C 【答案】 ∵眼镜的度【解答】解:近视眼的会聚点在视网膜之前,所以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解析】100 倍;数等于焦距倒数的 ×100= ×100=200 ∴左眼镜片度数为度, ×100=100 ×100=
度.右眼镜片度数为 C.故选 100倍计算.【分析】根据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 8.B 【答案】AA不符【解答】【解析】、由图知,幻灯机是根据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合题意. BB2符合题意.、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CC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 DD不符合题意.、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 B.故选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
理制成的.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当< 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页 8 第
9.B 【答案】【解析】【解答】解: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面相当于患老花眼的人戴上老花镜,拿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B 正确。像远离凸透镜,若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必须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故1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视物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分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视力缺陷:近视眼(远处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近处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后方)。10.A 【答案】 【解析】30cm2 倍焦距处.【解答】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蜡烛在5cm2 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则物距大于A .故选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 时,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
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 并且要知道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小.11.A 【答案】“”与直接拿手【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解析】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 A .故选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自拍神器【分析】 像越小.12.B 【答案】33 cm,如果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解析】【解答】正常情况下,人眼距离书本大约B 近,说明此人已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故选 【分析】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 页 9 第
13. 凸透镜;会聚【答案】 【解答】老花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析】.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分析】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14. 正;凹【答案】【解析】【解答】视力表的前方有平面镜,视力表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李华看到的视力表的像,.
看到是正立、等大的像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 线会聚推迟,从而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正;凹(1) (2)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4).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相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 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5.4 【答案】【解析】【解答】根据焦距的定义,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越短,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 会聚点离光心越近,说明对光线会聚的能力更强。4cm 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强。故焦距为4.
故答案为:. 【分析】焦距越短,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离光心越近,对光线会聚的能力更强16.BD ;【答案】【解析】【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由题意可知:正确表示远视BD 。图,其矫正做法正确的是眼成像情况的是图BD 。;故答案为:【分析】本题要抓住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17.10.0 ;靠近【答案】(1)20.0cmu2f,【解析】=蜡烛距凸透镜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物距等于二倍焦距,【解答】f10.0cm(2)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要减小,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则 动。 页 10 第 10.0.
;靠近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成像的特点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在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18. 发散;凹【答案】AB更要远离透镜,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解答】放上透镜的会聚点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解析】 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AB更要远离透镜,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放上透镜的会聚点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分析】 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19. 倒立等大的实像【答案】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解析】【解答】解:依题意知,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40cm 处,即放在了该凸透镜的二倍焦,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光斑,说明该凸透镜的焦距为.故答案为:倒立等大的距点上,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等大的实像。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最小、最亮的【分析】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u2f时成>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
心的距离为该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fv2fu=2fv=2f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当v2fu=fuf 时正立、放大的虚像。>时不成像;当;当<像,20.10 ;变大【答案】会聚; 照相机成倒立、【解答】解: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解析】10cm ;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50cm20cm 处移动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处向10 ;变大故答案为:会聚;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u2f ,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1. 凸;会聚;实【答案】【解析】【解答】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故答案为:凸;会聚;实。2fuf 时,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分析】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当>>22. 倒立;缩小【答案】凸; 页 11 第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会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的实像.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三、实验探究题23.1 )同一高度上【答案】(210
)(3 )缩小;照相机(4 )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1)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解答】解:(【解析】220cm20cm=2ff=1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所以高度上;335cmu2f4)由图看)烛焰距凸透镜>时,此时(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其可制成照相机;(15cmfu2fv2f,所以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出烛焰距凸透镜>时,此时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12103))同一高度上;(成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4 )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缩小;照相机;远离;(12))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分析】(u=2f3u2f时,成倒)当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这种方法能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v2f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利用其可制成照相机;<(< 点.24.1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答案】(22536 )、((、)3 )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44f )物像距离不小于(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解答】解:(【解析】2)想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或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的结论,即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25363123456“”“”物屏距离)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即可以选作与(或与);()分析、、(或、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屏距离越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0,小,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就越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像距和物距的差值为 页 12 第
4f4f时,不能成实像,故凸透镜成物象距离为;此时成的是实像,根据表格推测可知,当物像距离小于4f 1225363)物屏.、、故答案为:(实像时,物像距离不小于()物距越大,像距越小;();()44f .)物像距离不小于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12)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分析】()分析表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即可判断;(3123456“”“物屏距、)中(或随、比分析即可解决;(像距和物距的差值)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序号、、”4 )根据表格中物屏距离的大小数值分析.离的变化关系即可;( 四、综合题25.1 )视角(【答案】212.5 )(3 )后;变小(4 )大于(1)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它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物
体离眼睛越近视【解答】解:(【解析】 角越大,我们就感觉到物体大,物体离眼睛越远视角越小,就感觉到物体小;225厘米,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正常人的眼睛看物体最清晰、最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即为明视距离为)(25厘米,那么人到镜的距离为人到像距像距是相等的,如能清晰看到镜中的像,就必须人到像的距离为12.5 厘米;离的一半,即为3)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 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如图所示: ;4)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0.05mm.
于1212.5 34 )大于。)视角;()后,变小;(故答案为:();(1“”2“25 cm”和平来分析;(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分析】()根据)根据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3)根据物体向凸透镜靠近,像远离凸透镜分析;人的眼睛的晶状体随着物体距面镜成像的规律分析;(4 )近视眼戴凹透镜,凹透镜的中间薄,边缘厚。离人的距离可以调节焦距;(26.1 )同一高度【答案】(2 )倒立;上( 页 13 第
3 )缩小(4L2L ﹣)<;(0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将像呈【解析】【解答】解:(21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现在光屏中央;(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32B)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改变,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在保持(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应该物距大于二倍焦4L 与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0ALfU2f2f所示,则该透镜焦距<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间的距离为,如图,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LB位置时,因为在光屛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屛;当凸透镜移至<BLAB、的距离应为,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s=L2L 1234L2L .﹣;)<;故答案为:(之间的距离)缩小;()同一高度;()倒立;上;(﹣0012)当物距小于像距成实像时,应【分析】()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3)当物距大于像距成实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423 )成像条件,结合烛焰和光屏之间距离不变,分析解答.)(像时,应该成倒立缩小实像;()对比(
页 14 第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