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背景和目标
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通过加热白糖这个活动,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到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
每组透明塑料杯两个分别装沙和豆子(洁净)、一根搅棒、一张大百纸、两张小纸、一个筛网、一支蜡烛、一个金属勺、白糖、火柴、护目镜、实验记录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说说生活中变化着的事物,渗透物质在变化的思想 2.有没有不变的物质?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研究了《身边的物质》,明确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揭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观察折弯铜丝和撕开纸片,发现改变了形状和大小。 (三)混合沙子和豆子
1.出示沙子和豆子,把沙子和豆子混合,会不会发生变化? 2.学生预测
3.已经混合了怎样和之前的去比较?渗透取样的意识 4.出示实验要步骤和要求 取样 混合 搅拌 分离 对比 5.学生观察、实验讨论 6.交流发现
7.小结: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本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8.整理器材
9.讲述:两种物质混合后,有的没有明显的变化,有的有明显的变化。在科学上,观察到“没有明显的变化”跟观察到“有明显的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四)加热白糖
1.观察预测:如果用火来加热白糖,又会怎样呢?把预测和实验前的白糖特征记录下来。学生观察、预测并记录 2.交流预测 3.实验求证
A.让我们先看看白糖加热的材料,有蜡烛、火柴、金属勺、护目镜等,介绍护目镜。 B.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C.出示实验提示,并强调第一阶段实验到发现有一点点变化就暂停。 D.学生实验
E.汇报 从状态 颜色 气味等方面描述 F.如果继续加热白糖,还会有什么变化吗?
实验提示,强调第二阶段实验请持续加热,直到不再有新的变化。
G.学生实验,讨论、记录。实验结束,整理好材料 H.交流
继续加热,白糖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 加热过程中的蜡烛在燃烧时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五)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讲述: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而像折弯铜丝,撕开纸片,混合豆沙,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形态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2.出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学生阅读:
3.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结论: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也可以这么说,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六)巩固练习
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荆轲,一个四处为家的刺客,他的心犹如浮云,心如飘蓬,是没有根的,然而高渐离的筑声,却成了他愿意停留在燕国这片土地上的原由。 虽是初见,却如故人。也许所有的遇见,早已经是前世的注定,没有早晚,刚好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你,就是最美的相识。 他曾经游历过多少地方,自己已经数不清,但是没有一处可以挽留他行走的脚步,唯有今日高渐离的筑声,让他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从此二人心性相投,在燕国集市上,载歌击筑,把盏言欢,欢喜处。嬉笑开颜,忧伤处,潸然泪下,即便这些神经质的状态,被集市上的人哗然,可是对知己而言,又如何呢? 人生难得一知己,悲欢喜悦与何人相干呢?我们各自欢喜就好。生为乱世,能够遇到如此懂得自己的人,是一件多么难得的幸福事情啊! 然而,这快意的知己日子,总归逃不过那个时代的残酷,千不该,万不该,荆轲不该是一位刺客,若不如此,又如何会被愚蠢的太子丹派去刺杀秦王,一去不复返。 倘若荆轲不是刺客,也就更不可能身如飘蓬,居无定所,也许不可能遇见高渐离,所有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己的离去,让高渐离心如刀割,整日独自击筑高歌,在痛苦中浑噩度日,这样疏懒的生活,无人懂他,对他来说已经倦怠了,他厌倦了这种孤独和苟且的日子。 他本可以大隐于野,疏远于喧嚣处,可是他同样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去咸阳宫为上宾演奏,最终被人认出,他并不害怕,倒是坦然自若。因为他心里清楚这里就是染过他知己——荆轲的鲜血的宫殿,若能在这里死去,也算是一种缘分。 然而事与愿违,秦王并没杀了他,给他一个痛快,而是熏瞎了他的双目,让他生不如死。在一次次的心伤中,他在筑中灌满了铅,仿效荆轲,想与秦王同归于尽,只是他心里非常清楚,他根本伤及不了秦王毫发。 他之所以如此,以卵击石,无非就是想痛快死去,是一种求死的方式罢了。千百年以后,后人深记那易水的水有多寒冷,那易水的风有多刺骨。那句多少痛苦和无奈? 几千年之后,易水的水,易水的风,易水的雪,一年复一年,而那个凄美的故事,也这样经久不衰的传颂着。 不由让我又想起伯牙绝弦的故事来,因为知己子期的离世,伯牙绝弦谢知音。 人世间有一种高山流水的知己,叫伯牙和子期,也有一种侠义知己,叫荆轲与高渐离。古语曰: 人生漫漫,朋友易得,知己难求。 知己情,是我们需要用生命去珍惜和呵护的情意。然而这个时代,情意似乎越来越廉价,从深交到陌生。若你遇到知己情,别忘了好好珍惜。
“士为知己者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里融入了 ”这可能是世间最高的知己情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