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进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选择的课文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三篇课文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七言绝句。《暮江吟》这首诗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轻松闲适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描述了庐山不同角度的形态变化,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雪梅》这首诗通过对雪、梅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借梅和雪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往上爬的,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旨在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爱护眼睛的知识,培养保护视力的意识。

“习作”的主题是“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学会写观察日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积累观察事物的方法。“词句段运用”设置了两个小题,旨在让学生学习词语搭配,体会句子准确生动的表达。“日积月累”提供了几则关于天气的谚语,旨在让学生积累谚语,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要留心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致、有序地观察事物的兴趣,同时增强爱自然、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学写观察日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养成细致、有序观察事物的习惯,并能够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 教学措施

1.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重视沟通课本内外的联系,联系实际生活,拓宽学习渠道。

3.教学中应各有侧重。《古诗三首》应创设古诗教学的氛围,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体会古诗创设的意境,体悟古诗蕴含的哲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学会在课后运用这些方法观察事物。《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3课时 《爬山虎的脚》2课时 《蟋蟀的住宅》2课时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课时

习作:写观察日记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展示古诗描写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揣摩古诗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并动笔写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感悟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暮江吟》)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诗歌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比如这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暮江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古诗。重点指导前鼻音“吟”,平舌音“瑟”。 2.学生朗读古诗,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暮”中间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面的“日”。

易错提示:

“吟”左部“口”偏上,右部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令”。 (3)多音字。

?sì:似乎 似是而非?似? ?shì:似的?

(4)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暮(暮色)—墓(坟墓)—幕(屏幕)—慕(羡慕) 吟(吟唱)—今(今天)—令(命令)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让学生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朗读指导: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诗的韵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了解作者。

明确: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词语释义。

明确: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③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真珠:珍珠。

⑥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5.了解重点词语后,同学们能说说诗歌的大概意思吗?

明确: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好似颗颗珍珠,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形如弯弓。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知道江水为什么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的吗?

明确: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

2.“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可换成什么词?哪个词好?为什么?

明确:可换成“照、盖、洒、射”。“铺”字更好,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夕阳照射的面积广大而均匀。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二字。诗人写的是九月初三夜的月亮,此时月亮细弯,和弯弯的细细的弓很像,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同学们,在你们的想象中,那些亮晶晶的露珠、弯弯的新月还像什么? 明确:露珠:钻石、玛瑙、水晶、玻璃球。新月:金钩、小船、眉毛、镰刀。 5.诗人在写诗时会经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同学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明确:运用比喻的诗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其五)》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兼有夸张)——(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运用夸张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唐)李白《夜宿山寺》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写暮江落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露伴新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把露珠比作__________,把月亮比作__________。

明确: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珍珠 弓 2.总结。

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进度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选择的课文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三篇课文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七言绝句。《暮江吟》这首诗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zgd4kser5136q5t3t485bn78ar7y00cj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