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某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材料进场后及时送检,并及时报验。

6)常规C20石屑混凝土配比为:水泥:砂:石=1:2:2。 7.6.5边坡渗水处理

边坡渗水主要可能是周围管线所存管线水体沿某隔水地层界面渗入坡面形成的,为此应采取适当措施即可解决。

一方面,查找地面管线位置、抽取、疏干管沟水体;另一方面可采用在基坑四周边坡的含水层底部,插入引流管将隔水层所托之少量残留滞水引入管井或集水井中排出。基坑侧壁在上层滞水含水层的底板位置局部可能出现少量残留滞水,可采用在基坑四周边坡的含水层底部,插入引流管将隔水层所托之残留水引入管井或集水井中排出。为确保边坡的安全,在上层滞水较多的部位,应减少开挖深度,并及时进行边坡的支护施工。

若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上层滞

水,可在滞水层设置滞水排水管,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引流坡面以外排至基底排水沟,经集水井集中抽排。滞水排水管采用φ25塑料花管,外面包裹棉丝。排水管伸入土中0.40m,外露300mm。排水管和排水孔之间用碎石滤料或粗砂填充,外口用粘土封堵。排水管的布置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7.6.6土方开挖

土方施工应与土钉墙施工及排水密切配合,采用多机组、分班次、立体交叉连续作业,做到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土方开挖分步、分段完成,一般每步开挖高度,粘土层约1.0-1.5m,砂层0.50-0.80m,不得超挖,或分段支护以控制土体变形,分段与分步开挖长度应根据现场地层性质、结合我方现场技术人员要求进行,保证边坡的稳定。桩间土维护施工完毕并养护24h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或下一段槽的开挖。开挖边坡应尽可能与设计边坡接近,然后采用人工削坡修整,现场设专人负责挖方与土钉施工的协调。严禁挖掘机磕碰土钉端头与面板,以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

排水管填充碎石锚喷砼面底部缠尼龙网7.7监测

7.7.1预警值

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结合工作经验,控制护坡坡顶水平位移不大于4%0H作为预警值、2.8%0H作为预警值;当超过该值时应分析原因,确定是否采取措施。

7.7.2监测

由于基坑较深,必须对边坡进行观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拟在基槽边缘按照约15m不等间距布设位移观测点,边坡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点,以便对其基坑变形进行观测。在施工期间不定期进行观测,直至基槽完工。以后可7~10天观测一次,至变形稳定为止。其间可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发展随时加密观测次数,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停止基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还土、坡顶卸载等加固措施,确保边坡安全。

位移观测:

①观测依据:建筑施工测量规程中有关规定;

②人员及仪器设备:由我公司专职测量人员进行位移观测,采用仪器为J6型经纬仪;

③点位埋设:设测点布置在土钉墙翻边边缘和建筑物墙体上,统一编号,观测点的间距约15m,观测基准点选在距基坑较远且相对稳定的地方。观测点用水泥桩固定,测量点用彩墨线标定,以保证仪器对中精度,附近做醒目标志,便于观测及保护。

④观测方法:可采用直线法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一次观测,作为基准数据,以后观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结果比较,求出边坡位移。

⑤观测时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观测,雨后第二天加强一次观测,基坑开挖结束达到稳定后,每周观测1次,且随外界条件变化随时做适当调整。

⑥资料料整理: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录、及时整理分析,绘制有关代表边坡位移、建筑物沉降的时间-位移曲线。同时利用曲线成果预测下一步施工阶段支护系统及临近地下管线变形发展趋势,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通报决策部门,采取对策与措施。

7.7.3应急预案措施

针对本工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拟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1)开挖过程中备用挖土机、推土机,与附近挖槽公司联系备用足够回填一个侧面的土方,也可采用现场木板等材料。

(2)备用排污泵2台,同时备足编织袋随时可装土堵塞局部出现的险情。 (3)采用信息法施工,加强监测系统运转,及时掌握基坑及临近建筑物动态的第一手资料。以位移量作为评价基坑边坡稳定性的依据,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基坑变形值超过变形控制要求时,则立即停止基坑内施工,同时分析原因,待消除或控制住变形后再继续进行施工。

(4)基坑一旦出现险情,抢险的第一时间最为重要,在第一时间内用土堆压坡脚,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对边坡进行卸荷,采取回填土、增加土钉或内支撑措施,以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安全。

(5)挖掘机、推土机24小时现场值班,保证在边坡出现险情时能够及时回填。

(6)护坡施工前做好止水堵漏的准备工作,支护体系有渗漏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基坑暴露后,催促总包单位及时进行基础施工。

(7)严格控制基坑周边的超载,载重汽车通过地段应铺设走道或进行地基加固。

(8)基坑周边防止地面水渗入。当地面有裂缝时,必须及时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充填。

(9)现场预备架子管、槽钢等抢险材料备用。

(10)基坑万一出现不可挽救的险情时,必须立即疏散、撤离现场人员,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7.8质量评定标准

7.8.1土钉质量评定标准

(1)土钉用钢材、水泥品种、标号、水泥浆的水灰比和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出厂证明、实验报告。

(2)土钉的位置、数量、长度必须符合施工单位批准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规

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3)水泥浆体应按设计配制水泥浆的水灰比;灌浆充盈系数不小于1.2。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7.8.2土钉支护偏差要求

土钉支护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1 2 3 4 5 6 7 项目 孔位偏差 孔 深 孔 径 注浆压力 钻孔倾斜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 面板厚度偏差 允许误差(mm) 100 +200~-50 +20~-5 重力 ±1° 不小于20 ±10mm 检验方法 用 测 斜 仪和 尺 量 检 查 7.9质量保证措施

7.9.1总则

现场各工序由专人负责把关,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施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各岗位人员齐全、到位。

(3)开工前作好详细技术交底,并由技术负责人讲解,让每一名参与施工的员工明确自己的本岗位职责。

(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定人、定岗分工明确,严格管理,责任到人,并把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5)严把材料进场关。所用材料按规定分批抽检、复检,确保材料质量。

(6)施工过程中认真填写施工记录。

(7)采用信息化施工,做好施工监测。地质和环境条件变化及遇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8)施工班组要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9)每周召开一次质量会议,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技术问题。 7.9.2质量保证措施

(1)放孔位时有专人验线并做位置预检记录;

(2)钢筋加工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工, 按批进行验收,合格品做标识.钢筋供应的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 采取搭接焊;钢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笼每间隔2.0m制作三个“耳朵”,确保保护层厚度;

(3)成孔:施工完毕后,应经专人检查孔位的偏差及垂直偏差,符合要求后方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施工;

(3)灌注:将灌浆胶管插到孔底,然后灌浆;同时根据孔内浆液渗失情况进行适量补浆。 7.10雨冬季施工措施 7.10.1一般要求

(1)采用的相应的规范、规程、标准

应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2—2002) (2)基本规定

1)雨冬季进行施工的工程,除应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外,根据需要尚应提出地基土的渗透性性能指标。

2)建筑场地应做好平整场地与道路,做到雨水排除。

3)对建(构)筑物的施工控制坐标点、水准点及轴线定位点的埋设应采取防止土壤北冲刷、沉陷变位和施工振动影响的措施,并应定期复测校正。 4)靠近建(构)筑物基础的地下基坑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相邻地基土浸水的措施。

(3)对原材料的要求

搅拌站应设于地势较高处,拌制砼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控制含水量。 7.10.2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

1)准备施工防水材料。

2)做好生活用房、作业棚及搅拌站以及供水管网的渗水排查工作,防止雨水聚集与管线内逐步渗入坡内土体导致不良影响。 3)施工机械设备应采取防雨水措施。

4)现场应准备好必要的消防器材,增设消火栓,预防火灾发生。

某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

5)材料进场后及时送检,并及时报验。6)常规C20石屑混凝土配比为:水泥:砂:石=1:2:2。7.6.5边坡渗水处理边坡渗水主要可能是周围管线所存管线水体沿某隔水地层界面渗入坡面形成的,为此应采取适当措施即可解决。一方面,查找地面管线位置、抽取、疏干管沟水体;另一方面可采用在基坑四周边坡的含水层底部,插入引流管将隔水层所托之少量残留滞水引入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z0n0w1f300kc5204u903ypi6bk8900j4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