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在本区参加测评活动、各区县地理教师代表在市教研室参加测评活动。
(五)以“学生探究活动设计”评比为切入点,研究教学方式,积累教学资源
新课程对地理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提倡教师组织学生用探究、体验、合作的方式、方法学习,以便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价值、方法价值、情感价值等。
为了促进各区县积极参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地理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教研室地理学科组织了“高中地理新课程学生探究活动设计评比”活动。此活动分三个学期完成了必修1、必修2、必修3三个模块各章节的评比。
在评比过程中,由市区县专兼职教研员代表当评委兼“学生”,既解答教师的提问,也提出质疑,以便与教师互动交流,考查参赛教师的教学预设能力和课堂生成能力。各位评委“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评比要求”,参赛教师本着“重参与、促提高”的态度,使评比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积累了一批教学资源,为高中地理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教师普遍使用多媒体资源 既当评委又当学生 “学生们”参与地理模拟实验
在评比活动之前,市教研室地理学科室结合日常听课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
把目前地理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整理、归纳了10条。如:1.拘泥于教科书的内容顺序,主题不明确,缺乏内容重组与加工;2.以简单、琐碎的提问代替探究任务、要求的设计与布置;3.直接提问,没有提供探究材料这一新旧知识结合的探究平台;4.学生活动方式单一、松垮,多数学生懈怠,教学过程缺少高潮;5.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讲解、说明、介绍为主;6.简单问题学生答,较难问题教师讲,回避困难,教学设计缺乏智慧;7.重要知识结论最终仍由教师告诉,学生活动留于形式,走过场;8.活动后仅让1~2个学生或小组发言,就草率结束,忽略过程价值;9.对学生发言缺乏引导、提升,地理理性知识欠归纳、不清晰;10.屏幕展示的内容未设计为学生探究的平台,仍为教师自我展示的道具。
与此同时,市教研室地理学科室又把“学生探究活动”的规范要求整理了10条。如:1.明确了属于主干知识的探究主题;2.布置了学生可操作的探究任务;3.提出了周密、细致的指导性探究要求;4.提供了以感性知识为主的较充分的探究材料;5.组织了利于任务完成的小组或个体的探究活动方式;6.策划了让学生较充分发表、展示探究结果的互动形式;7.引导了不同探究结论的汇总、提炼、归纳过程;8.证明了属于理性知识的探究结论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9.挖掘了探究结论(主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社会实际的联系;10.更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探究结论的普遍性、限定性等。这些内容通过教研员信箱及时转发给了参加评比的老师,促使此活动尽可能达到“以评促研”、“以评促改”的效果。这一做法得到了专家和教研员们的认可。
三、参与课堂教学设计与观察,研究“学生会学、教师会教”的有效策略 (一)组织地理研究课,为广大一线教师创造学习范例与教学研讨的契机 这轮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不是知识的更新,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市区县地理教研室齐心协力把教研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地理课堂主阵地,把运用新课程理念上好每一节地理课作为首要任务、最终目标和有效成果。
在这50多节市级课中,市教研室地理学科与老师们共同备课,不仅参与教学设计,也通过听试讲参与教学实施策略的调整。备课中注意从以下方面积极引导:教学内容注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确定教学重点一定要依
据课标要求;提升学生认识先要倾听学生表达,所学知识结论应由学生自己获得;培养学法需追问学生的思考过程;能力培养应以创设生活情境为契机;反馈学习效果要在解决新问题中完成。知识总结、梳理要以学生为主体等等。参加市级研究课、公开课的教师都亲身经历了新课程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的转变和体验,感觉收获很大,也体会到在新课程的地理课堂上,教师时时都面临着地理专业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的挑战,甚至尴尬。只有自觉参与新课程教学实践与磨练,才真正做到了专业成长和教学基本功的进步。
2009年是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第三年。高考命题有何变化,高三地理如何教?是地理教研的重点和难点。面对高三地理教学中仍存在的“张大网,捕小鱼”、“高耗、低效”的现象,以及教师们的急切期待,市教研室仍坚持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地理课堂教学主阵地,研究、探索高三地理45分钟的有效、高效教学方式,而不是组织大家交流猜题、压题的技巧。
在市级高三地理复习课中,市教研室注重引导教师设计地理问题新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在复习中,知识关系让学生发现,地理规律让学生运用,地理过程听学生分析,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契机,发现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等偏差,及时引导,及时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这样的复习课模式及教学方式得到听课老师的认可,使与会者受益匪浅。
三年来,由市区教研室共同组织的市级高中地理研究课、公开课及教师有: 区县 做市级研究课、公开课的教师 课题所属模块或复习课 和平 张卫红、陈曦、于洁、赵春光、肖鹏、崔晓峰、必修1、必修2 邰佳彦 河西 关克勇、曹锐、齐艳梅、马媛媛、李倩、宋瑛、必修1、必修2、高三 夏恩伟 红桥 河东 南开 顾媛菲、窦艳秋、朱红 许桂梅、郭春燕 必修1选修3、高三 必修1、高三 邢文娟、张慧、李文颖、赵子云、肖红霞、赵必修1、必修2、必修桂茹 3 必修1 选修3 必修1、必修3 必修1、必修2、高三 高三 必修1、必修3 河北 油田 大港 塘沽 武清 何洁、王慧 赵园园、王志东 苏志红、刘强 应哓阳、李虹、马蔚、刘艳、李长爱; 顾起凤、金玉玲、吴涛; 开发史永革、杨艾 区 11个 41位教师,约50节课。其中接待北京教师听课四节,参加全国性评比8节。 各区县地理学科室也围绕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个核心任务,同期组织了近400节高中地理研究课,20多节区级研究课题,10多个市级研究课题,60多项区级评比活动,区级培训110多次,10多种富有特色的地理教研活动。
以津南区为例,经过三年的高中课改工作,津南区的高中地理教学呈现了:课堂目标由“一维”走“向三维”,教学设计更多体现出人本、科学、可操作;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设计走向清晰;方法与过程目标设计能具体地反映在学生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逐步克服空洞;课堂提问的设计越来越直白、涉及知识本质;课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情境创设和激励性语言;教师越来越多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越来越多地自己发现、建构,而不是简单接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的生成性;教师根据高考变化自命试题,越来越关注当地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等等。
西青区组织教师观看外省市实验区教学录像,要求每位教师写教学随感与反思,在教研活动中交流研讨;组建各学校备课组,定期研究,集思广益,挖掘潜在因素,将新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09年组织“同课异构”优秀课评选,有11名教师说课、展示,受到好评;在高中开展了“学生探究设计评比活动等。通过
三年的课程改与实践,全区地理教学改革经历了从盲目,到有意识,再到有目的、有特色的过程。
现将各区县地理教研室2006年下~2009年上主要教研活动统计出示如下。
区县 研究课(节) 课题(项) 区评比 区培训 区县其他教研活动 区级 市级 区级 市级 (次) (次) 和平 84 14 2 2 5 18 各章节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研讨、课堂案例交流、课堂精彩片段展示、高三培养学生能力专题研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 河西 16 7 2 1 5 6 高三双研会、青年教师说课评比 南开 25 河北 河东 30 红桥 12 塘沽 19 3 2 3 2 6 1 2 0 1 1 2 1 2 1 7 4 4 12 14 6 6 12 “博晨”杯优质课评比 百节课评比活动 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评比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校本教研展示、评比;高一学习习惯和学法指导;“三个一”评比 汉沽 11 0 2 1 3 7 差异教学同课异构优秀课评比;校本教研展示评比 油田 8 大港 28 2 2 0 1 1 1 3 5 5 7 新课程地理教学评比 课堂教学宣讲,三鹰杯教学比赛等 开发区 西青 18 0 4 2 5 1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秀课评选;同课异构优秀课评选 20 1 3 1 4 5 观看、交流同课异构录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