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

(2016-2020年)

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良种是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和《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需求 (一)发展现状

1. 优良品种选育为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重要贡献 建国以来,我国育成农作物新品种达20000余个,实现5~6次新品种大规模更新换代,推广了一批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例如杂

— 1 —

交稻(汕优63、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Y两优1号等)、优质高产小麦(扬麦158、郑麦9023、济麦22、矮抗58等)、杂交玉米(中单2号、丹玉13、掖单13、农大108、浚单20、郑单958等)、高产广适大豆(中黄13等)、转基因抗虫棉(中棉29、中棉所41、鲁棉研15等)、双低油菜(中双11号、华油杂62等)等优良品种,良种供应能力显著提高,良种覆盖率达到96%,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43%。农作物新品种对确保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体上,我国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杂交小麦、杂交大豆等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杂交玉米、优质小麦、蔬菜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 主要农作物育种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先后经历了优良农家品种筛选、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育种等发展阶段。杂种优势利用有力提升了作物生产能力,推动了现代种业发展。野生稻雄性不育胞质的发现和应用诞生了三系杂交稻,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资源的发现

— 2 —

和应用诞生了两系法杂交稻,促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向更高水平发展,水稻产量大幅度提升。此外,玉米、油菜、棉花、蔬菜等主要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不断创新并得到有效应用。应用花药培养、组织细胞培养、原生质体等细胞工程技术及诱变育种技术,育成一批小麦、水稻和油菜等作物新品种。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分子标记和转基因育种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开始用于育种实践,利用基于分子标记选择与常规技术结合的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大面积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

3.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省地级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等科教单位始终是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主体,育成了90%以上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对我国种业科技发展和农业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各类科技计划(863、科技支撑计划等)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作物育种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格局,包括以国家级科研机构、

— 1 —

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

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良种是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和《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w6j00gkn62h6002tw881m9s40m5v00js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