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
◆ 教材分析
这一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安排中比较重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本节名词术语比较多,如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等,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应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等活动,来感知声音的特性,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性。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
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 课前准备 ◆
器材:鼓、音叉、铁架台、细线、乒乓球、纸板、梳子、橡皮筋、钢尺等 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暴风影音播放器、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 教学过程
一、 播放视频
问: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有哪些地方不同?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播放动画《比较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让学生感受音调的高低;
学生 试唱乐谱1.2.3.4.5.6.7.i。让学生感受: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讲:物理学中,用音调来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跟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进行下列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1: 物品:钢尺,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钢尺1/5伸出桌外;(2)将钢尺1/3伸出桌外;(3)将钢尺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钢尺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观察:钢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记录:
锯条伸出长度 伸出1/5 伸出1/3 伸出1/2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结论 :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学生探究实验2:
将硬纸片从梳子齿上划过,第一次较慢的划过,第二次较快的划过,比较两次硬纸片振动的快慢及其产生音调的高低。
结论:较快划过时,硬纸片振动的快,产生的音调高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感知声音,激发学生兴趣。在实验中,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归纳: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 教师活动1
播放动画《比较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 学生活动1
观察、领悟男女同学发声音调上的差别。 教师活动2
PPT展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34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学生活动2
快速阅读,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老师再讲解: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一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
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猫、狗。
次声波如:大象(解释章首图),狗的听觉很敏锐因为它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 【设计意图】再现重点知识同时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学生练习:
(2)、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700次,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
2、响度
(1)学生活动:用手轻敲桌面,再重敲桌面,感受两次敲击声有什么不同。 可见,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在物理中,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强弱。那么声音的响度跟什么有关呢?先引导学生猜想,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的距离。
结论: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设计意图】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2)、想想议议:
A、如果你要喊住你前面的同学,是他离你近的时候他容易听到的你的喊声,还是他离你远的时候?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人听到声音的响度除了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以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教师活动:PPT展示 图中的两个情景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课堂练习:
(1)、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2)、下列词语中的“高”分别是指声音中的哪个特性: 引吭高歌、高声喧哗、男高音歌手。 3、音色
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然后再判断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为什么能通过声音判断发声体呢?是因为声音还有另外一个特性,那就是音声。音声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播放动画《比较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观察波形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他们的波形有什么区别? 音色体现的是声音细微的差别,所以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结构决定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由物理走向生活。 课堂练习:
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得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所要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哪一项特征尽可能的一致?
A.音调 C.响度 三、课堂总结 四、达标检测:
B.频率 D.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