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预学,初赏丁香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走进了辽阔的《草原》。今天我们跟随宗璞先生去赏丁香,齐读课题《丁香结》。
2.放声朗读课文,看看宗璞先生笔下的丁香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3.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4.指导书写:幽、薄两个字。
幽,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内后外,先写一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竖折和竖。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顺心 平淡
6.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再赏丁香
(一)理解内容,提问质疑。
1.说一说,在预习当中,你批画了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课文题目是“丁香结”,为什么还写了丁香花呢?
2.为什么“月光下的丁香白得潇洒,紫得朦胧”呢?
3.为什么说丁香“莹白”,但绿叶“参差”呢?
4.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二)梳理疑问,聚焦问题: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么美
(三)整体把握,理出脉络
再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板书结构图)
预设:课文第一部分写丁香花,是“赏花”部分,第二部分写丁香结,是“悟花”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陪伴“我”的写作。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难度,结合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品读语句,三赏丁香
(一)自由读文,批画丁香美
主问题: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的最美画面。
(二)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
从你们批画的语句看,文中有不少关于丁香色彩的语句:月下的丁香,春来窗前的丁香,细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
1.创设情境,感受月下丁香色彩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1)感受表达效果:想一想,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2)创设情境读: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洁白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