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体验现代艺术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体验现代艺术

本课是湘版高中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主要阐述的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艺术发展。现代艺术的发展带有很强的实验性,每个艺术家都毫无禁忌地尝试和探讨各种绘画语言、新材料、新的表达方式。从印象派到20世纪中期,现代艺术发展迅速,文化思潮的不断更迭,语言、风格不断革命,观念不断更新,对艺术家的创作力一次又一次地解放,造就了很多艺术大师。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艺术开始衰退,艺术家无穷尽的形式探索走向极端而与生活断裂逐渐丧失了社会的亲和力。以往公认的判断标准受到彻底怀疑,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概而言之,20世纪中期前的现代艺术进行的是一场美学的革命,而20世纪中期后的现代艺术却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教材选用的作品很好的展现了这时期艺术发展的特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领域,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中期至今艺术有多元化、多样化、游戏的、开放的、不确定性、亲近自然等特点。教材对作品的阐述也比较中肯,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评价空间。 20世纪中期以后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新的创作媒介的出现给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艺术作品向着更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因此笔者将教材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即为新的观念和新的媒介。下面笔者结合这两块内容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 新的观念

这模块内容教学主要是围绕艺术家新的创作观念展开,让学生

了解艺术创作观念的变革,体验艺术家如何实验性的创作新的作品,培养学生认识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1、“行动绘画”的先驱——波洛克

教学过程:出示视频:波洛克作画演示→出示图片:波洛克作品→提问:你认同他这样的创作方式吗?→提问:你如何理解这件作品的价值?

当观看波洛克作画视频的时候,学生很容易会被波洛克作画的肢体动作所吸引,同时会对他的作品充满期待(视频中没有出示波洛克作品的全貌)。接着教师出示波洛克作品图片,学生容易会发出“这也算画!”的感叹,这里不难发现学生审美观与波洛克作品的抵触。教师提问“你认同他这样的创作方式吗?”,学生不认同的居多,理由是画面很乱,画布上都是乱甩的颜料,这样的作品没有作画难度,谁都可以画。学生的疑问是很合理的,高中生接触的绘画作品主要是以具象类的为主,具象作品对欣赏者的要求较低,欣赏者容易从中得到美的体验。绘画作品写实的程度和色彩的和谐搭配往往是学生判定作品好坏的标准,当面对波洛克的作品时学生发现“美”不见了,以往的评判标准失去了作用。对于学生的疑惑,教师得合理引导认识其美感和价值。作品中的“美”并不是真的不见了,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激情的笔触和流动的色彩就是一种呈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当问及这件作品的价值时,学生一般会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认为波洛克是第一个这样画的人,有

其历史价值;第二种是这样的乱涂乱画容易模仿,价值不高。在价值的问题上,教师要给学生自主评价空间,充分交流观点和看法,当然分清艺术价值和金钱价值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会将艺术价值和金钱价值等同来看待,教师要合理引导。很多现代艺术作品对欣赏者的要求较高,欣赏者需要了解艺术家的表达语言,积累很多的欣赏经验和方法,才能认识作品的价值,这对普通的高中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本课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20世纪中期以后的艺术发展,而不是让学生能通过这堂课就学会欣赏现代艺术作品,学会欣赏是一个长期目标,不能着急。通过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行动绘画”的做画观念,波洛克作品的的实验性和独创性,感受画家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的精神。 2、多变的艺术大师——毕加索

教学过程:出示图片:公牛的照片→逐张出示作品:毕加索11张公牛石版画(1945—1946年)→提问:对比公牛照片,谈谈画中公牛形象的特点→提问:你最喜欢哪张作品?→思考:毕加索做这么多次修改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1张作品展示了毕加索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练外形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公牛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但问及学生最喜欢哪张作品时,学生的答案是很不统一的,看得出部分学生会对毕加索的作品不满意,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作品有点“抽象”不好理解,并怀疑毕加索修改公牛的形象不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有必要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思考毕加索多次

修改的目的。毕加索纠结于公牛形象的表达,可以理解为是那时代艺术发展的缩影,当时的很多艺术家逐渐失去了对传统写实绘画的兴趣,他们尝试用新的观念去拓展新的艺术领域,11张公牛的形象正是毕加索尝试用新的观念创作的带有很强实验性的作品。 二、 新的媒介

通过这模块内容教学主要是围绕艺术创作新的媒介展开,让学生了解当代艺术与新的媒介的关系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艺术家的非凡创作力。

1、“大地艺术”的杰出玩家——克里斯托夫妇

教学过程:出示作品:包裹岛屿→出示作品:峡谷幕瀑→出示作品:飞篱→出示作品:包裹德国国会大厦→思考:你认为大厦包裹后和包裹前感受上有什么变化?提问:大地艺术的创作对象和创作使用的媒介有何特点?

出示克里斯托夫妇的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体验全新的艺术的形式,以至于让学生怀疑这也是艺术作品。出示包裹德国国会大厦后让学生思考大厦包裹后和包裹前感受上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件作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进而了解艺术家做这件作品的目的。克里斯托夫妇认为包裹后的大厦,视觉上被陌生化,从而产生了新价值。教师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阐述当代艺术的发展的现象,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很多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架上绘画,他们开始借助新的媒介表达新的观念。近几十年来,科技技术、电脑美术、新媒体、新材料等方面都

有飞速的发展,这些新成果介入艺术之中,改变并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方式,给艺术家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2、“火药鬼才”——蔡国强

教学过程:出示作品《雷锋塔》2011→提问:请猜测一下画家是如何作画的?你认为画家使用了什么媒介?→出示视频:《雷锋塔》制作→出示作品:《观潮图》→出示作品:《有磨菇云的世纪》→出示作品:《移动彩虹》→出示作品:《撞墙》。

这部分内容展现了三种不同类型媒介的作品:火药炸画《雷锋塔》、《观潮图》;烟火作品《有磨菇云的世纪 》、《移动彩虹》;装置作品《撞墙》。在教学中选用蔡国强的作品有三个理由:第一,他是当代艺术家,欣赏他的作品能直观体验当下的艺术发展;第二,他的作品在视觉效果上有很强的冲击力,能很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第三,他的作品使用了很多新的媒介,模糊了艺术与大众生活的界限,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拿来用作艺术品的创作,使艺术回到社会,回到大众中来,把艺术变得平易近人又那么惊喜。 本课涉及的现当代艺术作品都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与传统艺术差异很大,加上学生的欣赏能力的有限,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体验为主,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去主动感受与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相互交流观点。当然,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的魅力,因为现代艺术像一个千头万绪的大线团,有时候你越急于要拆解,越是拆解不开,这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完善教学。

体验现代艺术论文

体验现代艺术本课是湘版高中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主要阐述的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艺术发展。现代艺术的发展带有很强的实验性,每个艺术家都毫无禁忌地尝试和探讨各种绘画语言、新材料、新的表达方式。从印象派到20世纪中期,现代艺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pd839khz92i2p9mdh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