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 2. 了解平血几何知识在解析几何屮的作用; 3. 会用两种判定方法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两种判定方法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在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圜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答案:相交,相切,相离.)
(2)在圆的一般方程?+y24-£>x+Ey+F=0 (D2+E2~4F>0)屮,如何确定圆心坐
标?
[答案:圆心坐标是(一学,
(3)点到肓线的距离如何计算?
\\Ax()+By()+C\\
?]
[答案:如果点P(X。,)5)为直线/: Ax+By+C=O外一点,则点到宜线的距离为
(二)讲解新课
(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种方法
在平面几何屮,我们已经学习过貞线与圆的三种不同位置关系及它们的判断方法. 已知圆C的半径为r,设圆心C到育线/的距离为d.如图 %1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称育线与圆相交,并有
d %1 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称育线与圆相切,并有 d=8直线/与圆C相切; %1 育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称直线与圆相离,并有 d>e在解析几何屮,我们可以肓接利川这个方法判定盲线与闘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c相离. ① ② ③ 例1判定直线/: 3x-4y-l= 0与圆C: (x—l) 2+ (y+2) 2=9的位置关系. 解:根据圆C的方程 (%-1) 2+ (y+2) 2=9,我们知道, 圆的半径r=3,圆心为C (1, d= -2),则圆心到直线3x-4y-l= 0的距离为 |3-(~8)-1| , 32+(-4)2 显然,有 2<3, 即 d 故直线/: 3x-4y-1 =0 与圆 C: (x—1) 2+ (y+2) 2=9 相交. (2)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种方法 设直线方稈为Ax+By+C=0(A, B不全为0), 圆C的方稈为x+y + Dx+Ey+F=0 经消元示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设判别 2Ax+By+C=0 x2+y2+Dx+Ey+F=0 式为△,则有 A>ooH线/与圆C相交; △ = 0。线/与圆C相切; (D2+E2-4F>0),方程组< △ <0。真线/与圆C相离. 例2判定直线/: 3x+4y-25=o与圆C: x2+)^=25的位置关系. 解:由氏线与圆的方程纟H.成的方程组为 j3x+4y_25 = 0, [x+y=25. 22由直线方稈得)=一糸+孚 代入圆的方程,得 戏+〔一糸+劄2=25‘ 整理,得 F—6x+9=0. 因为 △= (—6) 2-4XlX9=0, 所以肓线/与圆C相切. 例 3 已知圆 C: (x—1) 2+ (y—2) 2=25,直线 /: (2m+1) x+ (加+1) y—7m—4=0 (tn ER). (1)证明:不论加取什么实数,肓线/与圆恒交于两点; (2)求直线被圆C截得的弦长最小时/的方稈. 分析:直线过定点,而该定点在圆内,此题便可解 得. (1)证明:/的方程(兀+y—4) +m (2x+y—7) =0. 由 2x+y —7 = 0 I x + y - 4 = 0 即/恒过定点4(3, ???圆心C (1, 2) , \\ AC \\ =y[5<5 (半径),???点A在圆C内,从而直线/恒与圆C 相交于两点. (2)解:弦长最小时,/丄AC,由kAC=~^ ???/的方程为2x-y-5=0. 点拨:育线与圆相交截得弦长的最小值时,可以从垂径定理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 质. (3)练习 教材P105练习1—3.补充练习(请完成学案1?5) 22 1?直线y = x + l与圆x + y= 1的位置关系为( ) A.相切 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C.直线过圆心 222?若过A(4,0)的直线Z与曲线(x-2) + y= 1有公共点,则Z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C) A. [-V3,V3] B. (-V3,V3) C?[_晅逼] D?(_Q 逼) 3 3 3 ' 3 3. (2012年广东广州一模)已知圆6 x2+/=r2,点P(a, b)(ab^0)是圆O内一点,过点P 的圆O的最短弦所在的直线为/i,直线D的方稈为ax+by+r2=0f那么() A. 厶〃b且&与圆O相离 B. A丄?2,且D与圆。相切 C. 1{//129且佐与圆o相交 D. h丄仏,且<2与圆O相离 4. (2012年北京西城一模)圆X2+/-4X + 3=0的圆心到肓线x~y/3y = 0的距离是 5. (2012年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屮,圆C的方稈为X2+/-8X+15 = 0,若直线)= 也一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的最大值 是 ? 三)布置作业 学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 【教学设计说明】 在分别学习了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之后,教材安排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作为 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的直接应用,同时,也突出体现了解析法的特点,即利用代数知识解 决几何问题.为了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障碍,教案首先对一些相关知识做了复习,然后分别 介绍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只适用于 直线与圆的关系的特殊方法;第二种方法则是适用于直线与所有二次曲线关系的一般方 法.对于圆来讲,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一些,第二种方法则计算量大一些. 教学后记——听完视频课例的反思 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 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本课例屮,三位教师引导学 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屮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研究 它们的儿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数形结合是本模块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不仅是因为解析几何本身就是数形结 合的典范,而且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时,也充分体现“形”的直观性和“数” 的严谨性。例如:直线和圆是学牛非常熟悉的两种图形,学生已经知道如何从“形” 的角度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如何从“数”的角度刻画它们之间的位 置关系呢?三位教师从引例屮采用了方程纽求直线与圆的交点的方法,也采用通 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判断的方法。这样,在将学生所学知识 加以整合和升华的同吋,也为后续内容(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奠 定了基础。 我设想,教学过程应“接头续尾,注重过程”。通过引导,使学生经历下列 过程:首先建立坐标系,将儿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语言描述儿何要素及其相互 关系;进血,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论的几何 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一 般程序。由“形”问题转化为“数”问题研究,同吋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应包含 构造“形”来体会问题本质,开拓思路,进而解决“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