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一个标签数据信息包。
过程描述:
该标签信息包的源节点、目的节点、IP地址前缀和标签值均可由当前节点号、路由表表项和标签信息表表项构成;
4. 实验效果检验
运行程序,观察一路上的包的信息,看是否连接建立成功,是否能顺利开始数据传输。
5. 实验代码
实验一:
#include \
extern \idnow,struct routertype routenow)
{
struct ReqType reqtemp; =idnow; =; =;
return reqtemp; }
实验二:
#include \funcusedtype label_process(struct routertype routenow,int labelout,int idnow)
{
struct funcusedtype tempstruct;
return tempstruct; }
实验三:
6
#include \
LabelledDataPack pack_process(struct routertype routenow,struct libtype libnow,int idnow) {
struct LabelledDataPack packtemp; =idnow; =;
return packtemp; }
6. 实验结果
实验后,我们可以看到MPLS的三个过程。
一是发送请求标记的信息包,从实验软件上我们看到包的内容都是REQ+。从源主机的边缘路由器一直到目的主机的边缘路由器。
二是从目的主机的边缘路由器返回一个分配的标记信息包。其中边缘路由器不会使用这个程序,比如我们设标记为7,则两个边缘路由器及两个普通路由器的出入标记为。(1,-)(7,1)(7,7)(7,-),第一个为in,第二个为out。
三是之后连接建立,可以开始按照标记好的路径从源主机转发分组到目的主机。一路的路由进出标记和第二个部分建立的一致。
7.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比较简单,代码实现基本就是赋值的操作,最重要的还是对MPLS原理和工作过程的理解。
我在实验中加强了自己对MPLS交换中标记请求、标记分配与分发、标记分组转发的理解,并且发现了原来标记分配与分发部分对边缘路由器不起作用,这是我之前在课程学习中没有注意到的。
实验虽然简单,但是仍然很有意义。
7
北邮大三下现代交换原理实验四mpls交换实验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