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专业:临床七年制 年级班级:2010级 4班
姓名:盛萍 学号:2010172121
上周六我有幸听讲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三科张清媛老师《乳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的讲座,我受益匪浅。目前乳腺癌是世界第二死亡率的癌症。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罹患乳腺癌,占所有女性肿瘤的18%。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50%一60%,近50%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18—30个月。乳腺癌的发生受多个因素影响:年龄、遗传基因、过多的内外分泌激素、不生育、不哺乳、过度X射线照射、过度肥胖以及情绪影响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方式也随之增加。比如:常规的体检、乳腺钼靶X片、乳腺彩超、MRI、病理活检等。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也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治疗等。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个传统模式之后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也是当前乳腺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 l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于除造血细胞外的各种组织,属于I型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TK)受体,家族有4个成员,分别为HER-1(也称EGFR)、HER一2(也称ErbB2)、ErbB3和ErbB4,在乳腺癌中均有表
达。EGFR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个部分组成。配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引发两个相同或不同EGFR形成同型或异型二聚体,刺激受体胞内区酪氨酸激酶活性,触发酪氨酸残端的自动磷酸化,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atidylinositol3一kinase,P13K)等信号传导途径,最终导致细胞的分裂、迁移、定植、分化等。拉帕替尼(iapatinib)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HER-l与HER-2旧1。
拉帕替尼双通道抑制酪氨酸激酶可减少EGFR异型二聚体,而单一受体的抑制可能提高其他受体活性的发生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表面会出现胞外配体结合域缺失的ErbB2,称为P95Erb2,其酪氨酸激酶活性比野生型更强,可能是曲妥珠单抗耐药的原因之一,并可作为乳腺癌无病生存时间、复发率、死亡率及淋巴结转移等病情判断的独立不良因素,而拉帕替尼可结合胞内区,抑制BT474乳腺肿瘤细胞的P95Erb2。乳腺癌患者脑转移的几率为10%一16%。但近年来研究提示,HER-2过度表达时脑转移的几率明显升高(34%),其中约50%的患者死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新近一项随机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就拉帕替尼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先前接受过赫赛汀及颅内放射治疗的HER-2阳性颅内转移患者,应用拉帕替尼可以缩小脑转移灶体积,给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赫赛汀(trastuzumab,herceptin)是针对癌细胞HER-2基因靶点的第
一个分子靶向药物,给乳腺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可单独用于二线、三线治疗或与紫杉醇联合用于一线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第二个用于HER-2依赖性肿瘤治疗的抗体是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omnitarg),可与HER-2受体胞外结构域Ⅱ区结合,阻止了配基诱导的HER-2二聚化。已经进入第二、三阶段临床试验。Portera等研究显示,赫赛汀加帕妥珠单抗对于先前接受过赫赛汀治疗的患者有治疗效果(客观应答率18%),但可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毒副反应,整体风险和患者获益有待进一步评估。新近,帕妥珠单抗和卡培他滨联合应用一期临床试验显示在所有规定的剂量水平都有很好的耐受性,可以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悼1。国内报道帕妥株单抗和厄洛替尼对移植到小鼠的人乳腺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两药合用时效果更好。
2 多药耐受分子的分子靶向治疗
多药耐药性(multidmg resistance,MDR)指肿瘤细胞不仅对原药耐药,而对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药物产生耐受的特性。针对耐药产生机制的靶向治疗能有效逆转MDR效应,提高化疗效果。热休克蛋白90(heat?shock protein 90,HSP9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员,作为分子伴侣.影响在乳腺癌疾病进程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蛋白的稳定性和功能,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量和结合激素的能力。Plescia引报道了一种新的HSP90抑制剂,细胞可渗透性模拟肽(shepherdin),一种选择性的不会引起正常细胞生存力下降,不会影响造血祖细胞克隆形成的抗肿瘤药物。Guo发现17.AAGH2对HS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