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萧红和《呼兰河传》。

2.熟读课文,体会“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我”童年生活的情趣。

3、感受本文鲜活诗意的语言,理解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 预习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 蚂蚱 ( ) 啸 ( ) 蚌壳 ( ) 溜平( ) ....韭菜 ( ) 谷穗( ) 倭瓜 ( ) 玩腻( ) ....闪烁 ( ) 明晃晃 ( ) 毛嘟嘟 ( ) 蓝悠悠( ) ......2、查阅一些有关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3、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要求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初感知,童年的后花园。 1、要求: (1)、用“——”画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画出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 (2)、你觉得“我”在园中的哪些事最有趣。 (3)、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的园子? 在这样的园子中,我们结识了两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4)、“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请生回答“园子里有什么?”,并适当小结。

(明确: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韭菜 谷穗 ……) 请学生答“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小结。(明确:观赏小昆虫、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摘黄瓜、 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2)、提问:这些事情中哪些你觉得最有趣?并说说你的感想和体会?(例:⑴ 祖父戴一

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 (3)、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请学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的园子?(明确:充满欢乐,生机勃勃,令人向往,幸福温馨,新鲜漂亮,好玩、有趣、美丽、有生机、自由、有活力、快乐、温暖、充满爱……) 在这样的园子中,我们结识了两个怎样的人? “我”: 自由 快乐 天真烂漫 生命之美 祖父: 慈爱 豁达 和蔼可亲

3

(4)、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明确:自

由自在,快乐无忧 ;从我做的许多事情,从园中描写的景物看得出来;有关系,是祖父的慈爱与宽容给了我自由和快乐) 四、再领悟,精神的后花园。

1、请学生朗读课文,为自己喜欢的段落设计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朗读。(或突出重读,或读出抑扬顿挫,或分角色朗读。)学生准备并展示。

2、后园的这方土地,让她的小主人感受到了自由,生机,亲情,爱,温暖,而在呼兰河传四次提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整部小说共七章,除了写着后花园的第三章是温暖的,其他六章都是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那么,到底是怎样的生世和经历让这位“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感到如此孤寂与苦闷呢?结合链接材料,你认为萧红内心渴求的是什么呢?

而这一切全部都寄托在哪儿呢?(后花园,祖父)所以,这哪里是一个简单的后花园啊,这分明是萧红精神的后花园!心灵的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正是因为有了祖父才熠熠生辉,让她的童年有了一丝温暖,而这丝温暖也成了她以后人生路上的慰藉,为她筑起一道心灵的屏障!所以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用这句话开篇?

3、请带着感悟,为文章拟写一个诗意的标题。 五、积累语言,推荐课外阅读 1、课外背诵倒数第四自然段。

2、课外阅读《呼兰河传》或有关写童年的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等

板书设计:呼兰河传

萧红

园子:活泼 自由 生机勃勃 “我”: 自由 快乐 天真烂漫 精神的家园 祖父: 慈爱 豁达 和蔼可亲

知识链接:

萧红(1911.6.2——1942.1.2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继母也经常虐待她,只有年迈的祖父带给她些许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1930年为了逃婚离家出走,几经颠沛。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结识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萧红发表了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长篇《马伯乐》。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1941年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3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萧红20岁起即独自漂泊,多数时候生活窘迫,为生计苦苦奔波,感情上也是屡受挫折。最终,病魔缠身而身在异乡的萧红曾说“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河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家乡已然无法回去,只能写作《呼兰河传》寄托忧思。

文中处处流露着对儿时的向往与留恋,率性、随意、无忧、欢快成为童年的主旋律。对比萧红一生的经历,让人不由感叹茅盾先生评说《呼兰河传》的几句话——“开始读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眩惑。”

从萧红的生平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短暂的一生是磨难和不幸的,但也透露着她的率真与叛逆。

成年后的坎坷更让她怀念童年在故乡的欢快与幸福,因为那里有熟悉的故乡、疼爱她的祖父,那是处于漂泊寂寞中的人的精神归宿。

萧红:“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红: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天才却寿夭,以11年的创作生涯,共出版有11部集子,近百万字,分别为:

《跋涉》(与萧军合作) 《生死场》 《商市街》 《桥》 《牛车上》 《旷野的呼喊》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散文》 《小城三月》 《呼兰河传》 《马伯乐》

其中其成名作为《生死场》,分别由鲁迅和胡风作序和跋,被誉为“最早出现的抗日小说”。

情绪型、体验型、自传型作家的还原:萧红研究最初局限于“抗日文学”和“左翼文学”的角度,存在较多的误读。近年以来,研究更结合萧红个人的悲剧性身世,及其作为一个注重个人感受和生存体验,具有相当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作家,其个人性创作审美特质的完整呈现,对萧红小说的独特意蕴及文体风格:情绪化、体验化和自传性特色有了较多的认识。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 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儿”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的命运。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乏,使“无家”情结成为萧红的宿命;

坷坎的爱情——“失爱”之痛: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受骗,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及最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的冷漠与欺凌贯穿了萧红落寞而痛苦的一生;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红的个性化独立写作,注定成为“主流”文化的“他者”,得不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在民族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双重压迫下,寂寞情绪和无家情结困扰了萧红一生,也造就了她独特的艺术世界。萧红的创作中,也因此有了深刻的悲剧体验和刻骨的人生悲凉,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3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萧红和《呼兰河传》。2.熟读课文,体会“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我”童年生活的情趣。3、感受本文鲜活诗意的语言,理解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预习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蚂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din495ag4m0xd0pw4b4c2db011w500ma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