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宁二中古琴社活动开展轶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琴音飞散满校园

——南宁二中古琴社活动开展轶事

2011年3月 3日下午六点,在南宁二中新民校区第三阶梯教室, 学校古琴社 举办

了首次雅集——《古琴雅韵》。首先是邓莉老师作《古琴雅韵》的专题讲座 并示范演奏了古琴曲《流水》,接下来古琴社 2009 级的潘雪菲、黄裕、黄宏烨、 宋恺和农真真依次上台抚琴,将雅集活动推上高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年 11 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 崇高的乐器, 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高山流水”的典故流传千载, 至今为人 津津乐道。 可以说,古琴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乐器, 古琴音乐的文化 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成为文人乃至 帝王将相的最爱, “君子无故不撤琴瑟” ,成为文人的时尚。 琴以“载道”与“言 志”,成为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伴侣。

关于琴的起源或创造者的传说就有以下几种: 伏羲造琴说; 神农作琴说; 黄 帝改琴说等。这些不同的说法, 其真实性并不重要, 然而却强调出这乐器所蕴涵 的自然文化图腾崇拜之意义与功能。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 其全身与凤身相应 (也可说与人身相应) ,有头, 有颈,有肩,有腰,有尾, 有足。古琴长为三尺六寸五, 寓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宽六寸, 象征六合。 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 寓意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 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定弦,分别代表 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后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一弦,故得七弦。还有一种 说法:即七弦效法七星。其琴面拱圆,底版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 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著。

古琴在制作时多以梧桐木做面、 梓木做底的为正宗。 也有用一些上了年份的 陈年杉木制作, 制作前将木材放水中, 取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做琴面, 沉在水里的 那部分做琴

1

底,浮在水面的是阳,没在水里的是阴,故称“阴阳琴”。现存的古 琴中,最常见的有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我国 的制琴历史悠久, 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鼎盛时期, 留下了不少传世珍品。 现藏于北 京故宫博物馆的伏羲式九霄环佩琴, 可说是中华第一琴, 它作于唐代, 琴底更刻 有苏轼、黄庭坚题字。造型古朴凝重,发音苍劲透润, 向来被琴家誉为稀世珍宝。

为进一步打造文化二中的校园形象, 为弘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同时为喜爱 中国古典艺术的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我音乐组于 2010 年成立“南宁二中 古琴社”,面向南宁二中全体学生和教师,欢迎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报名参与。

我们的做法是: 定期举办古琴弹奏、琴学讲座、琴曲欣赏、琴人雅集、新生古琴习奏会、户 外雅集活动、请专家莅临讲座。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 主要让琴生掌握、 了解古琴弹奏及古琴文化知识。 旨在保护中国传统 文化,充实学生的艺术生活、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二、琴生基本要求 欢迎喜爱古琴音乐、 喜爱传统文化的同学参加学习, 学琴者在学琴之前应将右手 指甲留至 2—3 毫米长。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时 主要内容 上课时间(每周 1 课时 每学期共 10 周)

第一节课 古琴起源简介、古琴构造介绍、怎样识琴谱、弹琴的基本知识, 基本指法练习;

第二节课 古琴派别简介、基本指法练习、布置作业《仙翁操》; 第三节课 古琴曲赏析《梅花三弄》 每周 1 次 2 小时; 第四节课 检查作业、修正指法、布置作业《秋风词》; 第五节课 古琴曲赏析《良宵引》《阳关三叠》 第六节课 检查作业、修正指法、布置作业《酒狂》; 第七节课 古琴曲赏析《平沙落雁》 每周 1次 2小时 第八节课 检查作业、修正指法、布置作业《阳关三叠》; 第九节课 总结所学曲子,布置雅集曲目;

第十节课 期末雅集

通过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古琴的起源、古琴构造、怎样识琴谱、弹琴的基本 知识,吟猱绰注等基本指法练习;学习了古琴曲《仙翁操》、 《秋 风词》、《酒 狂》、《阳关三叠》等曲目,并且通过琴学讲座和琴曲欣赏了解了 《平沙落雁》 、 《梅花三弄》、《流

2

每周 1 次 2 小时;

水》、《广陵散》等一些古琴经典曲目。在他们的带动下, 校园里形成了一股 学习传统国学的热潮, 爱好古琴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学生对我 国古代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了解, 而且对中国的古琴有了全面全新的认知。 虽 然对古琴的欣赏和学习似乎不符合当今学生所追求的爱好, 但由于在课堂教学设 计上力求充分运用脱俗、 美观、古朴典雅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 的挖掘渗透中华的人文精神、 并追求古琴艺术的哲学意境和文史底蕴, 同时又多 方位考虑多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 深挖教材简化掌握, 反映知识要点的 问题力求简单、到位、明了。结果使学生充满自信,很有激情的领略了古朴典雅 的古琴风范,体会到民族文化、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古琴雅集,向学生们传播 了古琴文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口,一扇感悟历史、追寻五千年文化、弘扬传 统的窗口。历史组罗晓聪老师说: “今天来听这古琴曲,洗涤了我的心灵,让我 感受到了与流行音乐不同的魅力。”古琴曲,是需静下心来品赏的。

古琴作为一种雅乐和雅器, 文人们在琴上追求的不是外在之声, 而是内心之 声,不是宏大音量, 而是一种由琴所激发的内心的满足。 大凡琴的主人往往都在 琴的身上寄托一种精神、贯注一种韵味。陶渊明不谙琴道,但也有素琴一张,此 琴无弦无徽,当然不能弹琴,而他却说: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位采 菊东篱下的隐士,以“清琴横床,浊酒半壶”为乐,他“有琴有书”,自给自足, “载弹载咏”,乐在园庐。他在无声之处,听琴音畅流,在意念中,无音亦琴, 琴音不灭。 他使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气度, 同时也看到琴所具备的人文性 质。琴有形而意无尽,作为中国音乐文化之精髓,人类文化之稀有遗产,古琴这 朵艺术奇葩,将会长盛不衰,越来越绚烂美丽。

3

南宁二中古琴社活动开展轶事

琴音飞散满校园——南宁二中古琴社活动开展轶事2011年3月3日下午六点,在南宁二中新民校区第三阶梯教室,学校古琴社举办了首次雅集——《古琴雅韵》。首先是邓莉老师作《古琴雅韵》的专题讲座并示范演奏了古琴曲《流水》,接下来古琴社2009级的潘雪菲、黄裕、黄宏烨、宋恺和农真真依次上台抚琴,将雅集活动推上高潮。联合国教科文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c2c2fq8y0088t3x4ji0cqsi0v0qh00p9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