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考情分析
1.青霉素类 三十五、β-内2.头孢菌酰胺类抗生素 素类 3.其他β-内酰胺类
【抗菌机制】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天然青霉素抗菌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熟练掌握 注意事项 掌握 (2)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各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代表药物的抗菌特掌握 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等的药理作用及常用复了解 方制剂;亚胺培南、氨曲南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应用
繁殖期杀菌药 对人类细胞无效 一、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体内过程】 1.不耐酸,不宜口服。室温下粉剂稳定,水溶液不稳定; 2.肌注吸收完全,15~30min达峰浓度;
3.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霉素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能达到有效浓度;
4.99%以原形经肾小管主动分泌,而经尿排泄,可被丙磺舒竞争性抑制; 5.青霉素的抗菌后效应(PAE)时间为6~12h(短); 混悬剂可延长作用时间。 【抗菌谱】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革兰阴性球菌 螺旋体
-
注意:G杆菌作用较弱! + 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
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菌,但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已相当普遍。
+ 3)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丙酸杆菌。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 就是没有——G杆
破伤风、白喉 ——应同时合用抗毒素血清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 怎么防? 怎么治? (1)预防:
①避免局部应用;
②用药前询问过敏史;
③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更换青霉素批号——应重新做皮试;
④警惕个别人在皮试过程中出现休克——备好抢救药品; ⑤注射液需要临用现配;
⑥每次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2)抢救 ①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 ②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以增加疗效,防止复发。 2.局部刺激:如注射部位疼痛、硬结较常发生;
3.赫氏反应:治疗螺旋体病时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咽痛、心动过速等,可能危及生命。
4.脑毒性:大剂量青霉素钾盐注射产生脑毒性。老年患者不宜大剂量钾盐静脉注射给药,以免发生高血钾。
★青霉素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例题
【例题】青霉素G可治疗的细菌感染为 A.肺炎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破伤风杆菌 D.变形杆菌 E.军团菌 『正确答案』C
(二)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G的优缺点: ◆优点:抗菌作用强、基本无毒;
◆缺点: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窄、易引起过敏反应; 修改侧链 半合成青霉素
1.口服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但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 ◆能口服给药是其主要优点;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2.耐酶青霉素 【品种】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奈夫西林、 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记忆技巧:家养笨坐绿毛萘夫犬 【特点】 1)可口服或注射;
2)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对其他细菌作用弱; 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敌情通告---
①甲氧西林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耐酶青霉素;
②近年来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不断增加,这种特殊的耐药 与β-内酰胺酶无关,而是因为细菌产生了新的PBP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