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状况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情况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主要集中在:(1)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2)发展方向的把握;(3)发展前景的预测和分析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研究,旨在为少数民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路径 方向 前景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概述
刘鹏启、邵月在《对我国武术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社会发展,2004,12)中提到开发武术产业的措施与对策:(1)建立健全法规体系;(2)开发新的运动项目,确定优先发展领域;(3)加快人才培养;(4)对外交流,扩展市场空间;(5)与媒体合作,建立信息系统。
饶远、张云钢在《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中对政府的职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政府要从“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包含政策引导、规划引导、资金引导,国有体育设施采取“国退民进”的方式。还提出政府要抓好市场的培育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创造软、硬件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要与民族文化中的人
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
杨放、何江川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市场定位与秩序对策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中提出产业化发展要经历阶段性的市场定位、市场营销、发展秩序和发展目标等。在《广西民族体育产业化政策研究》(体育学刊,2006,7)中对产业化投资政策的选择、产业化初期的政策选择、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导向政策进行了系统论述。
对于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策略)进行研究的文章还有《论加入WTO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龙佩林、钟海平,体育文化导刊,2001),与其它不同的是他提出了要确立战略产业的发展目标,要利用WTO贸易自由环境,由国内走向国际。龙佩林在《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及产业化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中也提出了产业化发展思路,对项目开发、人才培养、运作机制、交流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张涛、张艳平在《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产业化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3)中在传统体育消费市场产业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论述最为具体、最为全面的要数何江川、杨放的系列研究《民族体育商业化开发状况调查及发展思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系列论文研究报告。在《之一》中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商业化的历程:发掘—整理—开发—产业性经营—市场营销—刺激更大规模的需求—产业化。并从9个方面提出了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之二》中对民族体育产业的相关产业用统计学方法对
其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本文中的产业化指标体系有文化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产业关联性因素、内部结构性因素、产业覆盖性因素、旅游业的支撑性因素、其他产业的支撑性因素、产业的可改造性因素(弹性)。《之三》中提出了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与组织培育,含资金积累、市场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解放思想、人才培养,还对市场体系进行了论述。总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需要有规范的管理、科学的发展观、政府的引导、相关综合人才的培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相关行业的联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等,借助WTO自由贸易,经济、体育全球化,旅游业大力发展,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的机会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2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研究概况
对于发展方向总体来说就是产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商业化、国际化。这在《广西民族体育产业化政策研究》(杨放等,体育学刊,2006)、《民族体育商业化开发状况调查及发展思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之一》(何江川,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等中都有体现,并提出发展的路径。
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王岗、王铁新著,2005)一书中提到:“任何一种体育,只有当其形式达到一定的规范后,才能在世界各地交流,加入国际体育的行列,得到广泛的传播。”[1]可见各方向之间是有关联的,失去任何一个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将会迷失方向。只有规范化、科学化了才能社会化、国际化,只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