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案例研究
通过学习《初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案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情境是为了使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进行理性思维活动而创设的相关场景,使学习者在相关场景中经过一系列的活动,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提升认识与情感认同。
历史教学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由此,我就联想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这样来创设教学情境: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我们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执教《改革开放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自己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中的部分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带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请学生来讲述这些票证出现的原因,并联系他们现在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比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巨大的变化。
(2) 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创设直观情境。
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展示,配以教师或学生富有情感的解说,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是过去了的人或事,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生动形象,如果没有学生视觉上的感受,就会印象不深刻。然而借助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生动的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而且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如执教《甲骨文与青铜器》这课时,教师拿出学生自制的教具甲骨文和竹简,让学生感受纸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图片的内容也很丰富,它可以把历史的资料展示给学生,通过感官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当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可将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的图片资料投影在大屏幕去创设情境。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教育他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并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3) 运用录音、录像等再现历史情境。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现场景和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视图等把历史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色、形、音等多种信息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印象。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执教《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学生感受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大义凛然的精神;在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借助《开国大典》录像片段,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的各种因素:环境、角色、过程等。其中,角色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适当创设仿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体验和经历中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形成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在体验过程中轻松的掌握和积累知识并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比如在执教《全面内战的爆发》之谈判桌上的较量这一子目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重庆谈判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国共谈判的文字、音像资料,班级推选若干名演员,根据剧情分配角色,在课堂上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深深懂得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是学生思维创新的源泉。
?课堂观课议课量表
观课议课及观课议课的目的与环节 何为“观课议课”,“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有效观课议课》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观课议课活动包括六个关键环节,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 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与利用 “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这是观课议课的六个基本环节,课堂观察量表研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课议课的质量,如何开发课堂观察量表。首先确立合适的观察视角,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学科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的途径、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内容的整合、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与合作等。其次是确立观察维度、课堂观察点、课堂实录,再次是评价、观察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当维度、观察点确立后课堂实录记录是重点,只有根据实录的实际才能得出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后不要忘记相关的信息,如:时间、学科、被观察者、课题、地点等。
观察量表的利用。老师根据自己开发的量表去进行有目的的观课,也就是听课,详细记录观察细节。在课后会议上与授课教师或其他教师进行议课时,可根据课堂观察的情况进行交流、评价提出建议等。
根据今学期市教研室教研活动安排,继续举行观课议课教研活动,要求老师们开发观察量表,利用观察量表进行观课议课,学校将把观课议课活动进行录像并上交市教研室,希望老师们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教科室提供部分观察量表供老师们参考。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尹静) 学 科 被观察人 观察维度 学习习惯 化学 课 堂 观 察 点 课前准备做得怎样? 是否主动的探究,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对教师的言行是否有所思考和感受? 是否及时记录重点内容?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学习态度 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学习中,能否对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观察视角 课 题 学生活动及感受 课 堂 实 录 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认真? 听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学习中能否自觉从各种给出的学习资源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能力 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会分析、解决新问题? 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 合作学习中,能否有意识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在合作过程中关注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答题是否规范? 总 体 分 析 与 评 价 观察者姓名:________ 观察日期________
课堂教学观察量
视角: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题 授课人 评课人 时间 维度 观察点 对教材理解是否正确 教材把握正确与否、难易度是否合适 教材的利能否不拘泥于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创新性地运用 用 是否做到了加工、整合教材 能否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拓展 课堂实评价反录 思 课程资源 能否挖掘教材中或现实生活中的隐形资源,服务教学 开发 是否充分运用教师、学生等技能技巧、生活经验、行动智慧等,用于教学 课程资源的形式(图片、资料、实物、视频等) 是否结合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需要,补充有关社会、生活、经济等方面的实 际或热点问题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