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精品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2条指出“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是本课的编写依据。 二、学情分析

随着三年级儿童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社区,这是他们走出家庭和学校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也是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游戏与学习场域。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及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自己是社区一份子,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人要爱社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对社会事务性探讨不深入,有意识地让他们通过探寻表面变化的原因,一步步认识和理解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 六、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悉居住地人和事的基础上,探究居住地职能部门的工作和职责,以及与自身生活之间的关系。

2.探究一些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增进对居住地的了解。 3.针对居住地需要改进的地方,寻求改进方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课前准备:发放调查表,学生收集有关居住地的基本情况。 活动一:我的家在这里

导语:同学们,不论你居住在城市的小区、街道,还是乡村中,大家共同生活、彼此联系,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家”。你足够了解自己的家吗?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家的位置吗?

出示任务: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居住地大探秘。板贴:(我的家在这里)。找一找你发现这里都有什么? 反馈指导:

1.介绍新的朋友(巧巧)。打招呼,巧巧刚搬了新家,我们就跟随她来个“居住地大探秘”,看她家住哪里,那里都有什么?

2.出示课件,学生熟悉居住地。(有居住地名称、位置、门牌单元号、空间环境及明显设施)让学生找一找,认一认。(板贴:熟悉)

3.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家住在哪儿呢?(除了巧巧介绍的这些方面,你还可以补充不一样的)。

4.分享展示课前收集任务单。看到听到自己的社区就起立,跟自己的社区的小居民打个招呼吧!同一个社区的小居民们都坐到一起来(出示大概地图)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精品教案

《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2条指出“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是本课的编写依据。二、学情分析随着三年级儿童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0hp7mcpf5136q5t3t485bn78ar7y00ci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