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4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市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Cl B.NH4NO3 C.NaH2PO4 D.K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NaH2PO4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答案】C
【解析】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硫酸钾,属于盐,故A错误;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有单质生成但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点睛∶氧化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今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以纪念编制元素周期表150周年。如图为锶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8 B.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图例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图例中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C。 5.有关空气成分及污染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氮气的含量最多且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但其来源跟汽车尾气无关
D.二氧化碳容易形成酸雨,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氧气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不可燃,不能作燃料,选项错误;
B. 氮气的含量最多,占空气体积的78%,且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选项正确;
C. 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其来源跟汽车尾气有关,含碳燃料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选项错误; D. 二氧化硫容易形成酸雨,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被氧气氧化后形成硫酸,选项错误。 故选B。
6.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KNO3 B.NaOH C.Na2CO3 D.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因钾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KNO3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则不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
B、因NaOH能与酸反应生成水、与某些盐(如氯化铜、氯化铁等)生成沉淀,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因Na2CO3能与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某些盐(如氯化钙、氯化钡等)生成沉淀,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因HCl能与碱生成水,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碳酸盐等生成气体,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选:A。 【点睛】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 7.下列科学家中,对制碱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张青莲 B.侯德榜 C.屠呦呦 D.袁隆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张青莲的主要贡献是铟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侯德榜是“侯式制碱法”的创始人,对制碱业做出重大贡献,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青蒿素,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贡献是杂交育种,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两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2H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选A。
9.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 6H2SO4 =\2(SO4)3(绿色) + 2CO2↑+ 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CrO3 【答案】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故:反应前已知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25个、硫原子6个;反应后原子个数:铬原子4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17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8个,故可知4X中含有铬原子4个和12个氧原子,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CrO1. 故选A.
10.下列实验不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氧气瓶中,用带火星的木条引燃铁丝 B.在氧气流并灼烧,除去CuO中的C粉
C.用Ba(OH)2溶液鉴别 NH4NO3、NaCl、 Na2SO4 D.用BaCl2溶液证明NaOH是否变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在氧气瓶中,用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放出的热量不一定能引燃铁丝,故选项实验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B、C粉在氧气流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B.Cr2O3
C.Cr2S3
D.CrSO3
B.2H+
C.2H2
D.H2O
C、Ba(OH)2溶液与NH4NO3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1溶液不反应,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能证明NaOH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1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适当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D、适当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佝偻病或骨质疏松,不可预防甲状腺肿大,符合题意。故选D。
12.近期我国连续发生多起安全责任事故,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要形成科学风险意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 B.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以防造成人身伤害,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