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本课课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思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形式著名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语文课上大都学习并深入分析过,所以课上可引导学生先谈谈对每种文学形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赏析文学作品,分析归纳每种作品的特点。
2.本课小结:建议教师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
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 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导入
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讲授
一、诗的经典——《诗经》 过渡中国古代诗歌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①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②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问题《诗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归纳 1.内容
(1)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一精华。 (3)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赋、比、兴。 2.特点
(1)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2)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 (3)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3.地位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感受《诗经》】 课件展示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以上两首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硕鼠》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关雎》则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二、楚辞的魅力
问题楚辞是一种怎样的文学体裁?有何特点?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归纳 1.概念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又称“骚体”。)
2.特点:
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
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1)创楚辞体。
(2)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或“诗”“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②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
【感受《离骚》】 课件展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问题以上诗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
答案诗人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他在流放期间与劳动人民深入接触,他深深地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汉赋的风采
问题赋是一种怎样的文学形式?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归纳
1.产生: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散文韵文并用。
3.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①全盛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②西汉后期:杨雄《甘泉赋》。
③东汉:张衡(《二京赋》即《西京赋》《东京赋》)、班固(《二都赋》即《西都赋》、《东都赋》)。
探究对比西汉、东汉时期赋的代表作品,分析两个时期赋的特点。 答案西汉特点:以恢弘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东汉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4.汉赋繁盛的背景:两汉国家统一,高度繁荣。 【感受汉赋】
课件展示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司马相如《上林赋》
问题这段文字描写了怎样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