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⑥ 2实际配筋(mm) 2Φ8@160 As= Φ8@160 As= Φ6/8@160 Φ6/8@160 As= As= 轴 线 计算配筋(mm) ②~⑤ As=?bhoa1fc/fy 实际配筋(mm) 2 Φ8@160 Φ8@160 Φ6/8@160 Φ6/8@160 As= As= As= As=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As/bh=246/(1000×80)=%,此值大于ftfy=×210=%,同时大于%,满足最小配筋
率。
次梁的设计
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次梁进行配筋设计,按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2.2.1 荷载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永久荷载 ×=m
次梁自重 ×()×25×=m 次梁粉刷 ×()×2×17×=m 小计 g=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m 荷载总设计值 g+q=m 2.2.2 计算简图
次梁支承在主梁或墙上,其支座按不动铰支座考虑,次梁按多跨连续梁计算。次梁所受荷载为板传来的荷载和自重,也是均布何在。计算板传来的荷载时,取次梁相连跨度一半作为次梁的受荷宽度。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50mm。主梁截面为300mm×650mm。 计算跨度:
边跨 lo=ln+a/2=6600-120-300/2+240/2=6450mm 故取lo=6450mm 中间跨 lo=ln=6600-300=63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次梁计算简图 2.2.3 内力计算 跨度差 (L01-L02)/L02×100%=(6475-6350)/6350×100%=%<10% 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弯矩计算表(M=αmbpL02)如表2-3 表2-2 次梁弯矩计算表 截面 αmb Lo(mm) M(kN/m) 边跨中 1/11 6475 84.69 第一支座 -1/11 6475 中间跨中 1/16 6350 中间内支座 -1/14 6350 次梁简力计算表(V=αvbpLn)如图2-4 表2-3 次梁简力计算表 截面 αvb Ln(mm) V(kN) 2.2.4 配筋计算 AR 6355 BL 6355 BR 6350 CL 6350 CR 6350 次梁应根据所求的内力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配筋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考虑;在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当荷载、跨度较小时,一般仅配置箍筋。否则,还需设置弯起钢筋。 (1)次梁正截面抗弯计算 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为 边跨 bf'=L01/3=6475/3=2158 mm 中跨 bf'=L02/3=6350/3=2117 mm< b+Sn=220+2780=3000 mm hf'=100 mm,h=450 mm,a=35 mm, h0=450-35=415 mm fc bf'hf'(h0- hf'/2)=×2117×100×(415-100/2)×10-6= kN·m γdM=×= kN·m fc bf'hf'(h0- hf'/2)> γdM ,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形截面计算,支座处按矩形截面计算。 b=220 mm fc= N/mm2 fy=310N/mm2 正截面抗弯计算表: 表2-4 正截面抗弯计算表 第一内支截面 边跨跨中 座 M(kN·m) b(mm) αs=rdM/(fcbh02) ζ As=fcbf'ζh0/fy 配筋 实配面积(mm2) 3 2158 794 18 763 4 220 902 18 1018 2 2117 509 18 509 3 220 763 18 763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其中ζ=x/h0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条件。 (2)次梁斜截面抗剪配筋计算 hw/b=(h0- hf')/b=(415-100)/220=<4 1/γd()=1/×××220×415=>Vmax= kN 满足截面尺寸要求。 斜截面抗剪计算表: 表2-5 斜截面抗剪计算表 截面 V(kN) rdV(kN) Vc= 配筋方法 初选As Asv(mm2) S(mm) Smax ρsvmin 实际配筋 AR 构造配筋 BL 计算配筋 BR 计算配筋 双肢φ6 CL 计算配筋 CR 计算配筋 214 300 283 200 466 200 % 双肢φ6@200 466 200 466 200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As/bh=(200×500)=%,此值大于ftfy=×300=%,满足最小配筋率。 主梁的设计 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主梁进行配筋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 2.3.1 荷载 为了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 主梁自重(含粉刷) [()×××25+×()×2××17)]×= 永久荷载设计值 G=+= 取G=83kN 可变荷载设计值 Q=×= 取Q=81kN 2.3.2 计算简图 当主梁支承在砖柱(墙)上时,其支座按铰支座考虑;当主梁与钢筋混凝土柱整体现浇时,若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5,则主梁支座也可视为不动铰支座(否则简化为框架),主梁按连续梁计算。主梁承受次梁传下的荷载以及主梁自重。次梁传下的荷载是集中荷载,取主梁相邻跨度一半2作为主梁的受荷宽度,主梁的自重可简化为集中荷载计算。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 ln=6600-200-120=6280mm 因ln=157mm<a/2=185mm, 取l0=ln+b/2=×6280+400/2=6637mm 近似取l0=6640mm 中跨 l0=66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计算简图 2.3.3 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原则 当求连续梁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除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左右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当求某支座最大(绝对值)负弯矩时,除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当求某跨跨内最大(绝对值)负弯矩时,则该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左右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截面最大负弯矩时相同。 (1)弯矩设计值 弯矩M=k1Gl0+k2Ql0式中系数k1、k2查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