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中解说的作用及配音技巧分析
文/张晶武
【摘 要】摘要:当前,我国纪录片发展速度非常快,纪录片创作中,离不开配音与解说,对纪录片的表现力、水平及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纪录片创作中解说的作用及配音的方法进行研究。 【期刊名称】传播力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9 【总页数】1
【关键词】纪录片;配音;解说
纪录片属于一种电视或电影艺术形式,以真人真事、真实生活为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加工后进行展现,表现本质上的真实。纪录片在发展中,解说与配音是其创作的关键要素,对纪录片的表现力及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为了能够提高纪录片有效传播及专业制作的要求,需要重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解说及配音方法的应用。
一、纪录片创作中解说的作用
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解说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解释说明。纪录片创作中,解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释说明,即针对画面进行讲解和说明,让观众对画面内容更好的认识和理解。②升华提炼。主要很对纪录片的主题进行升华,任何纪录片表现的都是创作者的立意与思想,而创作者的观点、思想倾向通过解说可直接表达出来,强调全片的精神内涵与思想内容。③补充强化。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很多内容无法或准确用画面表现出来,此时解说就发挥着补充说明的作用,可使纪录片的信息量增加,丰富受众认知,使受
众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④烘托意境。纪录片中,解说还具有营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对画面进行渲染。为了能够使受众更好的对纪录片进行欣赏,对画面语言充分感受到,通过解说,可以将本以在画面中体现出的意境、情感加强、加浓、放大,将平淡无奇的画面延伸到更加的生动活泼。⑤抒情表意。解说还具有艺术点化的作用,可表现情意、抒发情感,通过解说的手法,将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营造出高邃的意境。⑥衔接串联。对于纪录片而言,其画面本身缺少自然过渡,受众甚至会感觉到混乱的现象,所以,通过解说的应用,可让表面上没有联系的画面有目的的串联起来,促使纪录片整体结构更加完整。
二、纪录片创作中配音技巧应用
纪录片解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画面信息、听觉信息及视觉信息通过解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对观众进行引导与提示。因此,画面与解说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所以在纪录片配音时,应该重要好以下几点技巧。 (一)解说符合纪录片的风格及创作目的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即便是内容相同,但是受创作者创作目的差异,在表现方式、基调等方面也会存在不同。而表现方式相同的纪录片,由于在创作方法、手段等方面不同,呈现出现的风格、风貌也有差异。所以,在进行解说配音时,首先应该与纪录片创作的目的、风格贴切,解说的手段及表达技巧选择要合理、合适,才能奠定整个纪录片的基调与风格。 (二)解说要与画面情绪、气氛相融洽
主要针对的是对立性与对位性。所谓对位性,是指解说时表达的依据是画面的气氛与情绪,包含松紧、色彩等,如《圆明园》中一段解说词:这座宫殿的形
状类似一个汉字“万”,……,雍正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帝国的太平。这段解说词在解说时,应该表现出与画面相同的氛围,即凝重;对立性则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的是更高层次,如在纪录片《钱学森》中,解说词:1946年,钱学森接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聘请,……,他却陷入了危机。这段解说词在解说时,体现的是对立性,要将应喜却忧的情感表现出来。 (三)解说要与不同场景及镜头的运动方式对应
解说配音时,解说内容不但要与画面情感对应,对画面的运动方式也要对应,即要达到画面与解说之间的相互辉映。例如《圆明园》纪录片中,一开始画面呈现出的是圆明园的模拟图,解说词为: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在解说的过程中,必须要与画面色彩、景别的差异,以及镜头的运动,甚至是画面的明暗对比等,都要通过解说词将不同的心理感觉表现出来,配音过程中,要求要从音高、音量、音长、力度及色彩等方面对语言进行处理。 (四)解说要与画面段落、位置吻合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宽对,即确保纪录片的大段落与小层次与解说吻合。如《故宫》纪录片中,在讲解太和殿的一段中,划分有太和殿外形、建材、防卫及价值等小层次,解说词也应按层次解说推进;其次,严对,即要求解说词要和纪录片中的某一景物、人物严格对位。严对在实际应用中,只能采用“变速法”来实现,通过解说配音语速快、慢应用,将需表现的内容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快要快的合理,慢要慢的有味。 (五)解说要与纪录片音乐的情绪、节奏协调
对于任何记录片来说,是否有配乐,对解说语言的处理技巧都是有影响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