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解析:A项,“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
用杨柳、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从语言上看,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诗人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解析:分析诗歌的某一联、某一句备受称道的原因,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多个角度入手。本诗颔联特色明显,连用多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故乡的景色历历在目,可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所选的意象“杨柳”“风”“潮”“蒹葭”“霜”“雁”都有一种清冷苍茫感,由此可见,其意境是凄清、幽远的。从语言上看,多个意象并列,属于白描,也可见诗人对故乡风物的记忆之深。
诗意速通:
那时,我的住宅临近湖水,秋水浸渍着石头上的青苔。我整天都手持竹竿去那钓鱼,乐而忘归。堤边杨柳在经久不息的秋风中摇曳,潮水还没有退去。芦苇凝结着白霜,冷气逼人;大雁刚刚起飞。又听到马儿嘶叫了,那大概是它在颂赞美丽的红叶吧。回头听到稀稀落落的钟声,这声音唤起了我对青翠山色的记忆。今夜长安城楼被月色笼罩,老朋友相见,谈起过去,彼此感慨,泪湿沾满衣巾。
题型四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利于把握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类型
特点 示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平实 质朴 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全篇毫无难解之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诗词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含蓄 隽永 “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的“空白”。 其境其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且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清新 雅致 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饱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续表) 类型 特点 示例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形象 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起千堆雪。”既是词又是画,有形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给人一种清新美。
说到绚丽飘逸,最典型的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绚丽 飘逸 人当数李白。李白的诗大都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很典美。 型的一例。 其他的语言风格还有: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等。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间接表达了词人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B.“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C.“地迥无尘”四字颇具匠心,词人不说“人迥”而说“地迥”,暗喻其徙隐江南系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而“无尘”既写出江南天明地净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词人从此融入了世俗。
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
“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解析:C项,“融入了世俗”错,应是“暗喻词人从此离开了世俗的‘烟尘’”。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答: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句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词语上,可通过分析诗歌运用的词语,确定诗歌的语言风格。本词运用了口语化的词语,如“浑过了”“老夫”“恋杀”等,通俗易懂。据此,可以概括本词的语言风格为“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诗意速通: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住欣赏的人。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设问 方式 审题 要点 2.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什么?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 4.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题干中有“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特点”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