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权利守程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2.能力目标
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杈益。 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3.知识目标
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二、设计依据
1.学情依据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与他人?与国家及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知晓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从而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有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且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按照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由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调查报告(2013)》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仍然存在短板?课题组发现,青少年学生对宪法?行政法和程序法方面的知识整体掌握较差,而这些公法常识教在培育公民意识?树立权利观念方面非常重要?
报告认为,鉴于宪法?行政法等公法常识教育在培育公民意识?树立权利观念方面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法治教育中,学校确实有必要通过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加大对宪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公法知识的教学力度,促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更加完善。
本课设计目的就在于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体味其对于自己?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从而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懂得珍视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帮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懂得命的尊严、懂得自立自强;帮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构建自己的价值观,逐步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学生依法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内容依据
(1)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2)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内容与要求是“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三、内容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指明了公民权利对于我们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幸福的意义,描述了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待公民权利的不同态度及表现,意在引发学生对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的初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公民权利基本内容的欲望,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依法行使和维护自身享有的公民权利,进而导人新课。
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第一目探究权利的界限,强调公民权利是有边界的,权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随后,指明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如果权利受到损害,要懂得依法维护权利。学生进一步了解宪法对于公民行使权利的具体限制性规定,意在引导学生加深、对宪法精神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宪法,依据宪法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第二目“维护权利守程序”。这一目主要破解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以及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这层意思通过一段正文和一个活动来阐释。正文指明了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程序意识。继而通过“探究与分享\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维护权益应采用的方式和遵循的程序进行初步思考,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其二,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维护权利。
这层意思通过五段正文和两个活动来阐释。正文主要介绍不同方式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矛盾,化解纠纷。“探究与分享\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感知人民调解的优势。“相关链接\向学生介绍仲裁的相关知识`对正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 “拓展空间\活动,通过参加旁听庭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引导学生增强程序意识和法治观念,锻炼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维护权利守程序
2.难点:依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纠纷
五、教学策略
1.尝试翻转课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制作微课,内容在几分钟之内,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采用问题教学法。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
3.活动探究法。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日常纠纷,学生多是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因而对这两种方式较为了解,据此组织课堂模拟,通过活动再现协商或调解的具体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认识。对于仲裁和诉讼方
式的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仲裁和庭审的视频让学生在旁听仲裁和诉讼过程中形成初步感知,而后教师对相关知识做出解释,加以补充,引导学生养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认真学习《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指导本课教学。
(2)教师法律知识准备。通读宪法,在教学中涉及相关法律知识时能熟练运用,或者在回答学生疑问时能够及时应对。
(3)教学资源准备。制作PPT课件,安装希沃授课助手,制作微课。 开发调用社会资源。采用“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充分调用社会资源,庭审公开视频,社区工作者等社会资源和多方力量走进课堂,为学生释疑解惑。教学中,还可以将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走出去”,走近法治前沿,感受法治生活 2.学生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学生要对本课所学内容在课前作初步了解;对于活动中的有些要求应用前做好相应准备;对于预习中产生的困惑,要好记录,并在课前进行思考。
七、教学过程
简述:本课运用希沃授课助手,远程打开PC端PPT进行播放、上下翻页,通过批注强调重点,突出难点,同时实现当堂教学反馈。 通过移动终端实物拍照,并快速上传到PC端展示,提高了授课效率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