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的分配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的分配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

作者:黄有璋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04期

摘要:马克思认为,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该社会的分配公平原则,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从“形式公平”到“事实公平”的不断演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原则是贡献原则和需求满足原则的有机结合。贡献原则是以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贡献为依据的公平,需求满足原则是以社会成员的内在需求为依据的公平。 关键词:分配公平观;贡献原则;需求满足原则 中图分类号:F0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4)04-0027-05

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长期持续下去还会带来社会成员的不满,威胁到社会和谐稳定。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分配公平观为指导,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对收入分配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节。 一、马克思的分配公平观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分配公平问题进行过系统研究,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缺乏分配公平思想。相反,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和未来理想社会的研究中包含了深刻的分配公平思想。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公平的研究

马克思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庸俗社会主义者脱离生产方式而孤立地谈论分配的错误做法,而是主张联系生产谈分配。他认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1]306生产方式对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一定社会实行何种分配原则根本上取决于该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只能实行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按资分配”。“按资分配”体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以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的贡献为依据的权利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劳动力价值。马克思指出:“甚至在只是等价物交换的商品交换情况下,资本家只要付给工人以劳动力的实际价值,就完全有权利,也就是符合于这种生产方式的权利,获得剩余价值。”[2]401他还指出,瓦格纳“偷偷地塞给我这样一个论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只是由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合理地为资本主义企业主所得’。然而我的论断完全相反: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按照商品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归资本家而不归工人。”[2]428

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要素贡献特别是以资本的所谓贡献为依据的公平原则,相对于以往的分配原则具有显著的历史进步性,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关系仅仅限于“形式公平”而非“事实公平”,在“形式公平”的背后隐藏的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原则的“形式公平”而非“事实公平”,他指出:“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最初,在我们看来,所有权似乎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现在,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3]235-237。在资本主义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资本家阶级手中,而对于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成员来说,则处于相对贫困的境地,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在事实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可见,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分配关系的“必然”要求与“应然”要求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对立和紧张关系的,这种对立和紧张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必然”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只能实行“按资分配”,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所遵循的分配公平原则。但从“应然”的角度看,“按资分配”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是建立在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剥削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要消除这种对立和紧张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是要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基础之上。

(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分配公平的研究

马克思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相对应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相对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

在马克思看来,由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消灭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因而劳动便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标准和尺度,这就是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原则作了这样的描述:“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例如,社会劳动日是由全部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他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1]304

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分配原则相比,按劳分配原则彻底消除了一部分人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可能性,向“事实公平”前进了一大步。但马克思认为这种分配原则并没有达到分配公平的理想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这种平等的权利体现的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还带有资本主义分配公平观的烙印,因为“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虽然有这种进步,但这个平等的权利总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1]304其二,按劳分配在事实上是不公平的。因为它只看到了人作为劳动者的一面,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差异。“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1]305这样,就会造成个人收入上的差异。此外,由于不同的劳动者家庭负担不同,按照劳动者对社会劳动贡献的大小分配消费资料,事实上也会造成一部分人富些,一部分人穷些。

马克思认为,由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还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因而,分配公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真正意义上分配公平,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305-306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把马克思的分配公平观做个简要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一定社会的分配公平原则根本上是由该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必将导致分配公平原则的改变。

其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体现了私有制条件下以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的所谓贡献为依据的公平。“按资分配”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不是真正的公平,在表面公平的背后,隐藏的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其三,“按劳分配”体现了公有制条件下以劳动贡献为依据的公平。“按劳分配”显然向“事实公平”前进了一大步,但也有局限性,它体现的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

其四,“按需分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分配公平原则,它是把个人体力与智力差异以及家庭负担情况也考虑在内的真正的公平,即“事实公平”。人类在追求更加进步的“形式公平”的同时,还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事实公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原则

一定社会实行何种分配公平原则,是由该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原则是贡献原则和需求满足原则的有机结合。

(一)贡献原则

马克思的分配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马克思的分配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作者:黄有璋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认为,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该社会的分配公平原则,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从“形式公平”到“事实公平”的不断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8q573rufu6gjog0oh073pit886azp004r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