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文档
中职植物保护技术复习资料
Ⅰ、考试课程及所占比重
考试课程为《植物保护学》和《植物学》共150分,两门课分别占60%和40%,即《植物保护学》占90分,《植物学》占60分,每门课中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的比例为7:3。
本考试大纲的编写是依据中华人民国农业部1994年颁布的《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农学类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Ⅱ、学习目标 知识要点: 1、掌握植物保护学的相关概念;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识别要点以及生态学等等基本理论知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等。通过植物保护学的学习,达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及科学有效的防治。
2、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植物学的相关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技能要点:
1、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种类;能熟练计算、稀释农药和使用农药;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2、熟练掌握常常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掌握植物切片和制作技术以及生物绘图法,并能用这些技术解剖观察各种营养器官。
3、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能够识别被子植物的主要科及本地区农田杂草。 Ⅲ、考试容
第一章 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绪论
掌握植物保护学的概念、植物保护学的性质、容、任务及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了解植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学习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掌握昆虫和农业昆虫的概念;了解昆虫在动物界乃至生物界的地位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头部的基本构造;重点掌握昆虫口器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取食危害及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胸部;重点掌握翅和足的基本构造、功能。了解昆虫翅的特征在昆虫鉴定中的应用。
昆虫的腹部:掌握昆虫的腹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了解昆虫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及其在种的鉴定中的意义。 昆虫的体壁: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 二、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掌握昆虫的世代、昆虫的生活史、越冬、越夏等概念。掌握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发育阶段划分与变态的类型和昆虫的各习性在防治中的利用,以及产卵场所与防治的关系。了解卵的类型、幼虫的类型、蛹的类型,认识到幼虫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了解成虫的性成熟与补充营养及其在测报上意义。
三、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理解生态系、昆虫生态系、农业生态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天敌和有效积温法则等概念,掌握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四、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掌握昆虫分类的单位和昆虫的命名方法,了解昆虫分类的意义、分类依据。 识别以下农业昆虫的类群(科、目)关了解其主要特征: 直翅目:蝗科、蝼蛄科 缨翅目:蓟马科
半翅目:蝽科、盲蝽科、猎蝽科 脉翅目:草蛉科
同翅目:蚜科、飞虱科、蚧科、粉虱科
鞘翅目:虎甲科、步甲科、金龟甲科、瓢甲科、象甲科、天牛科 鳞翅目:粉蝶科、夜蛾科、螟蛾科、卷蛾科、灯蛾科 膜翅目:叶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
双翅目:花蝇科、潜蝇科、黄蝇科、食蚜蝇科 附: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蜘蛛和螨类的基本知识
能识别蜘蛛和螨类,了解蜘蛛和肉食螨类的益处和植食螨的害处。
【主要容】
§1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的头部
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一)头部结构是一个坚硬的半球形头壳,表面有许多沟缝,将头壳分成许多小区。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二)头的形式
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可以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头式。 (1)下口式 口器向下,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 口器向前,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差不多平行。 (3)后口式 口器向后,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 1、触角
功能:嗅觉、触觉、听觉。
构造:柄节、梗节、鞭节三节,鞭节由许多亚节组成,其数目和形状变化最大。 类型:刚毛状、线状或丝状、念珠状、锯齿状、鳃叶状、具芒状等。 2、口器
昆虫口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对农业生产危 害较大的是咀嚼式与刺吸式两类口器。 (1)咀嚼式口器
构造特点: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
危害性:这类口器的害虫,都能给作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损,为害很大。 (2)刺吸式口器
构造特点: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
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成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道和唾液道。 危害性:昆虫的这类口器能刺入动植物的组织吸取血液及细胞汁液,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3)其他类型:
如蝶蛾的虹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蓟马的锉吸式口器。 二、昆虫的胸部 1.胸部的基本结构
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下方各着生一对胸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前翅、后翅)。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是由四块骨板构成,背面的称背板,左右两侧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
2.胸足
基本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爪六部分组成。
主要类型: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及携粉足等。 3.翅
基本构造:一般呈三角形。前面的一边称前缘,后面的一边称后缘,两者之间的一边称边缘(或外缘);前缘与胸部之间的角为肩角(或基角),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称为臀角。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具有很多起着骨架作用的翅脉。
翅脉: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
(1)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 (2)横脉:是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 (3)脉序:翅脉的排列状况。
常见类型: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毛翅、缨翅等。 三、昆虫的腹部
1.腹部的基本结构 近末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腹部有大部分脏器官。是昆虫的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每一腹节具背板、腹板和两侧膜质的侧膜,节与节之间有节间膜相连。
2.尾须 一对须状的结构,是第11节的附肢,有感觉的功能。
3.外生殖器 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雌性为产卵器,由2~3对瓣状结构组成。
四、昆虫的体壁
1.功 能: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2.结构 由向外:底膜、真皮层、表皮(表皮、外表皮(角质精层、蜡层、护蜡层)、上表皮) 3.体壁的衍生物
外长物:刚毛、毒毛、刺、距、鳞片等。
陷物:唾腺、丝腺、毒腺等向生长出的腺体。
§2 昆虫的繁殖 、 发育与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四种。
(一)两性生殖 需经过雌雄交配,精子与卵结合,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为一个子代,这种繁殖方式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又称两性卵生,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
(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 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大致可分为偶发性的、经常性的、季节性的三种类型。
(三)多胚生殖 由一个卵产生两个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即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个体,称为多胚生殖。
(四)卵胎生 卵在母体成熟后,留在母体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式。 除两性生殖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均属于特异生殖。 二、昆虫的发育 (一)昆虫的变态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在卵进行,至孵化为幼虫(若虫)的发育期,又称卵发育;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昆虫的变态 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最常见的是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1、不全变态 具有三个虫态,即卵、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无蛹。该变态类型又可分为渐变态、过渐变态、半变态。
2、全变态 具有四个虫态,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必须经过一个蛹来完成这些激烈的变化,使幼虫的器官结构消失或退化,代之成虫的器官和结构。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
全变态类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 1、卵期 卵从母体产下到孵化为止,称为卵期。
卵的结构:昆虫的卵是一个细胞,最外面是卵壳,为一层很薄的卵黄膜,包围着原生质、卵黄和卵核。卵的前端有一个至数个小孔,称为卵孔。卵壳具有高度的不通透性,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孵化。
2、幼虫期 是昆虫的生长时期。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每次蜕皮之后,幼虫的身体长大一些,
这种现象称为蜕皮。蜕去的旧皮称为蜕。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期。每次蜕皮后的虫期叫虫龄,虫龄等于蜕皮次数加1,即孵化后的幼虫为第一龄虫,经一次蜕皮后为第二龄虫,第二次蜕皮后为第三龄虫,依次类推。
全变态的幼虫有不同的类型,大体可分为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四类。
3、蛹期 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表面不食不动,但部进行着分解旧器官、组成新器官的剧烈新代谢活动。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离蛹、被蛹、围蛹三个类型。
4、成虫期
羽化 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羽化后昆虫既进入成虫期,成虫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期。
补充营养 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后,性器官远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成虫阶段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其卵巢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如:蝗虫、蝽类、叶蝉等,这类昆虫不但在幼虫期危害作物,而且成虫期也危害。成虫在性成熟后,即交配和产卵。
产卵前期 由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称为产卵前期。有些昆虫一生交配多次,产卵多次。 产卵期 从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
多型现象 成虫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三、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
1.世代 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生活年史 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发育史称为生活年史。世代的长短和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3.世代重叠 一年发生数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现象,这种前后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4.滞育 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在生理学上应区别两种不同的情况,即休眠和滞育。
休眠是由不利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当不良的环境条件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休眠。引起休眠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特别是高温或低温。
滞育也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但不是不利的环境因子,往往不良环境条件远未到来以前,昆虫就进入了滞育状态,纵然给予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解除,必须经过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一定时期的低温)的刺激,再回到合适的条件下,才能重新继续生长发育,它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引起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光周期。
四、昆虫的习性 (一)食性
1、植食性;以植物为食料,包括绝大多数农、林害虫和少部分益虫,如家蚕。
2、肉食性:主要以动物为食料,绝大多数是益虫。按其取食的方式又可分为捕食,如瓢虫。 3、粪食性:专门以动物的粪便为食,如蜣螂。
4、腐食性:以死亡的动植物组织及其腐败物质为食,如埋葬甲。 5、杂食性: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动物性食物,如蜂。 实用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