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4 5
45 50 55 65 50 55 60 70 55 60 65 75 60 65 70 80 60 70 75 85 75 80 90 85 95 90 100 注:表中a为地面荷载的纵向长度(m);b为车间跨度方向基础底面边长(m)。
7.5.6 按本规范第7.5.5条设计时,应考虑在使用过程中垫高或移动吊车轨道和吊车梁的可能性。应增大吊车顶面与屋架下弦间的净空和吊车边缘与上柱边缘间的净距,当地基土平均压缩模量Es为3MPa左右,地面平均荷载大于25kPa时,净空宜大于300mm,净距宜大于200mm。并应按吊车轨道可能移动的幅度,加宽钢筋混凝土吊车梁腹部及配置抗扭钢筋。 7.5.7 具有地面荷载的建筑地基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桩基:
1 不符合本规范7.5.5条要求;
2 车间内设有起重量300kN以上、工作级别大于A5的吊车; 3 基底下软土层较薄,采用桩基经济者。
8 基 础
8. 1 无筋扩展基础
8.1.1 无筋扩展基础(图8.1.1)高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H0?b?b0 (8.1.1)
2tan?式中:b——基础底面宽度(m);
b0——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m); H0——基础高度(m);
tan?——基础台阶宽高比b2:H0,其允许值可按表8.1.1选用; b2——基础台阶宽度(m)。
41
表8.1.1 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pk≤100 100<pk≤200 混凝土基础 C15混凝土 1∶1.00 1∶1.00 毛石混凝土基础 C15混凝土 1∶1.00 1∶1.25 砖基础 砖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 1∶1.50 1∶1.50 毛石基础 砂浆不低于M5 1∶1.25 1∶1.50 体积比为3∶7或2∶8的灰土,其最小干密度: 3灰土基础 粉土1550㎏/m 1∶1.25 1∶1.50 3粉质粘土1500㎏/m 3粘土1450㎏/m 体积比1∶2∶4~1∶3∶6 三合土基础 (石灰∶砂∶骨料),每层约虚铺1∶1.50 1∶2.00 220mm,夯至150mm 注: 1 pk为作用标准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2 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 3 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
4 混凝土基础单侧扩展范围内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时,尚应进行抗剪
验算;对基底反力集中于立柱附近的岩石地基,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基础材料 质量要求 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200<pk≤300 1∶1.25 1∶1.50 1∶1.50 — — —
(a) (b)
图8.1.1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
d——柱中纵向钢筋直径
1-承重墙;2-钢筋混凝土柱
8.1.2 采用无筋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其柱脚高度h1不得小于b1(图8.1.1),并不应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当柱纵向钢筋在柱脚内的竖向锚固长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可沿水平方向弯折,弯折后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0d也不应大于20d。
注:d为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
8.2 扩展基础
8.2.1 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两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mm~500mm;
2 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
42
3 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4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图8.2.1-1); 6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图8.2.1-2)。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图8.2.1-2)。
图8.2.1-1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布置
图8.2.1-2 墙下条形基础纵横交叉处底板受力钢筋布置
8.2.2 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43
1 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la)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规定确定;
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和9度地区的建筑工程,纵向受力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式计算:
1) 一、二级抗震等级纵向受力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式计算:
laE=1.15 la (8.2.2-1)
2) 三级抗震等级纵向受力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式计算: laE=1.05 la (8.2.2-2)
3) 四级抗震等级纵向受力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式计算: laE= la (8.2.2-3) 式中: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m)。
3 当基础高度小于la(laE)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总长度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其最小直锚段的长度不应小于20d,弯折段的长度不应小于150mm。
8.2.3 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本规范第8.2.2条的规定,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插筋的下端宜作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或laE处(图8.2.3)。
1 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200mm; 2 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图8.2.3 现浇柱的基础中插筋构造示意
8.2.4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图8.2.4),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8.2.4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示意
注:a2≥a1
1-焊接网
44
1 柱的插入深度,可按表8.2.4-1选用,并应满足本规范第8.2.2条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及吊装时柱的稳定性;
表8.2.4-1 柱的插入深度h1(mm) h<500 h~1.2h 矩形或工字形柱 800≤h≤1000 500≤h<800 h 0.9h 且≥800 h>1000 0.8h ≥1000 双肢柱 (1/3~2/3)ha (1.5~1.8)hb 注:1 h为柱截面长边尺寸;ha为双肢柱全截面长边尺寸;hb为双肢柱全截面短边尺寸; 2 柱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时,h1可适当减小,偏心距大于2h时,h1应适当加大。
2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可按表8.2.4-2选用;
表8.2.4-2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 柱截面长边尺寸 h(mm) h<500 500≤h<800 800≤h<1000 1000≤h<1500 1500≤h<2000 杯底厚度 a1(mm) ≥150 ≥200 ≥200 ≥250 ≥300 杯壁厚度 t(mm) 150~200 ≥200 ≥300 ≥350 ≥400 注: 1 双肢柱的杯底厚度值,可适当加大;
2 当有基础梁时,基础梁下的杯壁厚度,应满足其支承宽度的要求;
3 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应凿毛,柱子与杯口之间的空隙,应用比基础混凝土强
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充填密实,当达到材料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能进行上部吊装。
3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且t/h2≥0.65时,或大偏心受压且t/h2≥0.75时,杯壁可不配筋;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且0.5≤t/h2<0.65时,杯壁可按表8.2.4-3构造配筋;其他情况下,应按计算配筋。
表8.2.4-3 杯壁构造配筋 1500≤h≤2000 柱截面长边尺寸(mm) h<1000 1000≤h<1500 钢筋直径(mm) 8~10 10~12 12~16 注:表中钢筋置于杯口顶部,每边两根(图8.2.4)。
8.2.5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包括双肢柱)与高杯口基础的连接(图8.2.5-1),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4条插入深度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