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安静读书的校园变成了“名利场”
【素材回放】
名校、海归、外企高管、集团老总,有资源、有人脉……2024年11月初,沪杭等地一些小学家长的朋友圈里,家长委员会的竞选宣言引发一众网友的关注。家长们为赢取家委会的一个席位,竞相亮出名利“撒手锏”,一个比一个牛,一个比一个自信心爆棚。以至有网友调侃,还以为竞选总统呢,谁知却是家委会! 【素材解读】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坦言,他们所经历的学校家委会选举,或多或少已经沦为了拼爹拼妈的秀场,已经变味为家长之间互相比拼资源、关系和实力的“资源秀”“关系秀”。很显然,这样的学校家委会竞选,已经沦为彻底的世俗“名利场”。而那些在其他家长和老师面前拼命秀实力的家长,除了通过炫耀学历、财富、权力、社会地位,以满足个人虚荣心之外,更主要的目的,则是通过这样的“实力秀”,让学校和老师重视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高看一眼。正如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很多家长挤破脑袋想进入家委会,获得一个为学校和班级“额外服务”的机会,无非就是想换取学校和老师对自己孩子的“额外服务”。如果真的有学校和老师为了利用一些家长手中所掌握的资源,就对这些孩子另眼相看,那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破坏,影响恶劣。而且,这样的负面影响还会从学校扩展到社会,成为社会不正之风的源头。可见,已经沦为世俗“名利场”家委会竞选,可以休矣。 【适用话题】
学校家委员岂能沦为世俗“名利场” 竞选家委“拼”的是奉献而不是名利
如此急功近利的教育又怎能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
家长炫秀家委会,为儿不嫌苦与累;千方百计博上位,特权思想在作祟 假如学校都奉行名和利的博弈,学校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高知、高管、高薪学生家长,把赢者通吃的法则运用到竞选家委会,背后也是小学“精英”教育竞争态势在作怪
“家委会”竞选可以,只是当家长们借着家校教育之名炫耀自己的权或钱,透露的是家长
们潜意识里对金钱权势的膜拜,如此必招致非议
家委会竞选,不管你有无钱权,站上台,以准确诚挚的语言表达对家校教育配合的看法,亮出观点,就足够
能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学历高低、职务高低并无直接关系,应该在竞争规则中明确回避这些内容,而应以兴趣爱好、个人时间支配等为主 【素材锐评】
莫让家委会变了味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家委会的席位之争引发爹妈实力之拼,好端端的家委会竞选异化成“关系秀”“名利秀”。若为父母者胸怀教育改革大业,竞相为育才兴邦之百年大计屈尊献技,纵然心情迫切一点,扮相欠佳一点,公众仍可为其喝一声彩。即便只为孩子学校或班级小团体着想,立志做个“好家长志愿者”,旁观者也不妨拍拍掌鼓励。然而,如果父母只是“担心孩子吃亏”,抑或为着“入阁”家委会后某些潜规则的利益交换,那就另当别论了。
被众多家长热捧的“家委会”又是怎样的神秘角色呢?按照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指导意见》,家委会是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显然,设立家委会是为了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便于家长与学校沟通,以利更好教书育人。家长拥有社会资源利于学校与社会的共建,但也仅此而已。它既不能变成学生成绩优劣的利益交换筹码,更不会成为学生成才和人生成长的顶梁柱。
家委会并非我国所独创,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都有。从国外情况看,家委会似乎并不是个广受家长追捧的“岗位”,毕竟它需参与者有相当的奉献精神。而我国有些家长对竞选家委会表现出近乎偏执的热情,其实反映出人们对孩子教育的一种“社会性焦虑”,拼幼儿园、拼起跑线、拼好学位,如今又发展出拼爹妈、拼“靠山”、拼“后台”。
而追根究底,学校家委会竞逐上演的“资源秀”“关系秀”,也是当下社会媚俗现象的缩影。办什么事不是靠明规则走正常程序,而是要托关系找门路,以至社会充溢着“人脉经”和“关系经”,似乎离开这些就无法通行。而类似现象反映到学校则是有地位有身份的家长就受重视获礼遇,或者校友发达后就成了学校的“人脉资源”,不仅重要活动被请到主席台,亦成为学校炫耀名气的资本。最终,安静读书的校园也变成了“名利场”。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如此做法对孩子成长究竟有多大裨益?某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家长,有无省思过自己今天的地位和社会资源,究竟多少是靠名利交换所得?不错,我们
社会相信“爱拼才会赢”,但拼的是努力、发奋、自强不息。尤其是对打基础的孩子来说,任何知识和才能的获得,哪一项不需刻苦的学习与磨砺。假如学校都奉行名和利的博弈,学校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孩子的心智成长亦需健康的教育环境。学生素质培养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可能靠利益交换获得。家委会是促进学校教育的一环,不应掺杂其他东西。假如把社会上那一套畸形的名利交换潜规则搬到学校来,那就是念歪了好经,不仅无益于孩子的人格成长,甚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