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练习二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第一部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防护隔离、杀菌消毒等措施中,没有应用蛋白质变性原理的是
A.佩戴医用口罩 A. A 【答案】A 【解析】 【分析】
B.蒸煮餐具 B. B
C.紫外线杀菌 C. C
D.碘伏清洗伤口 D. D
【详解】A.佩戴医用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与蛋白质变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
B.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故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故使用紫外线杀菌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碘伏能使蛋白质变性,故使用碘伏清洗伤口,能使病毒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正确应用物质性质并规范操作是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金属钠残渣用乙醇进行处理 B. 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拭
C. 大量氯气泄漏时,戴好防毒面具,喷稀碱液进行吸收
D. 向电石上滴加饱和食盐水,将产生的气体验纯后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能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且反应缓和,则少量金属钠残渣可用乙醇进行处理,故A正确;
B.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NaOH溶液有强腐蚀性,对皮肤有伤害,故B错误;
C.氯气有毒且溶于碱,则氯气泄漏时,应戴好防毒面具,并喷稀碱液进行吸收,故C正确;
D.电石与水反应速率快,用饱和NaCl溶液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生成的乙炔是易燃气体,需要验纯后点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下列变化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B. 向K2Cr2O7酸性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C. 向碘水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溶液棕黄色褪去
D. 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是CO32-的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的缘故,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向K2Cr2O7酸性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是乙醇还原K2Cr2O7的缘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向碘水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溶液棕黄色褪去,是维生素C还原碘的缘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是生成的Fe(OH)2有较强还原性,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OH)3的缘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氨基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O2完全转化为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 NA
C. 56 g C3H6和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8 NA
L-1CH3COONa溶液中CH3COO-、CH3COOH数目之和为0.1 NA D. 0.1 mol·【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每个氨基含有9个电子,则1mol氨基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为1mol,Na2O2中氧元素为-1价,则1molO2完全转化为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B错误;
56gC.C3H6和C4H8的最简式为CH2,56gCH2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56 g C3H6和C4H8的混合气
14g/mol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8 NA,故C正确;
D.根据n=cV可知,没有指明0.1 mol·L-1CH3COONa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CH3COO-、CH3COOH数目之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下列数据或事实所呈现的规律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F、Cl、Br为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生成的HX越不稳定,生成HX的反应程度越小,故A不选;
B.Si、P、Cl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HClO4酸性最强,故B不选;
C.O、S、Se为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生成的简单氢化物越不稳定,即H2O最稳定,H2Se最不稳定,故C不选;
D.碳碳单键键长最长,键能最小,而碳碳叁键键长最短,键能最大,但键能不是碳碳单键键能的三倍,也不是碳碳单键键能与碳碳双键键能和,与元素周期律无关,故D选; 故答案为D。
6.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用FeCl3溶液制作铜质印刷线路板:2Fe3++ Cu = Cu2++ 2Fe2+ B. 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 + 2OH-=2AlO2+ H2↑
C. 用难溶的MnS除去MnCl2溶液中含有的Pb2+:MnS(s) + Pb2+(aq) =PbS (s) + Mn2+(aq) D. 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后水浴加热,出现银镜:CH3CHO+2Ag(NH3)2OH【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FeCl3溶液制作铜质印刷线路板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Cu =Cu2+ + 2Fe2+,故A正确;
B.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H2O+ 2OH- = 2AlO2+ 3H2↑,故B错误;
C.用难溶的MnS除去MnCl2溶液中含有的Pb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S(s) + Pb2+ (aq) =PbS (s) + Mn2+(aq) ,故C正确;
D.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后水浴加热,出现银镜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故答案为B。
7.科研人员利用Cu/ZnO作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实现了CO2和H2合成CH3OH,该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CH3COONH4+2Ag↓+3NH3+H2O,故D正确;
--CH3COONH4+2Ag↓+3NH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过程I中ZnO表面上进行CO2的吸附与转化 B. 过程II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C. 过程V中生成CH3OH时吸收能量 D.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 3H2【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过程I中在ZnO表面吸附CO2,且CO2和-OH转化
B.过程II中涉及C-O的断裂与C-H和H-O键的形成,且C=O、C-H、H-O均为极性键,故B正确; C.过程V中生成CH3OH时,是CH3O-与-H形成CH3OH,存在H-O键形成的过程,则该过程放出能量,故C错误;
D.该反应总过程是CO2和H2在Cu/ZnO催化剂作用下,合成CH3OH,总反应方程式为CO2+ 3H2
CH3OH + H2O,故D正确;
的CH3OH + H2O
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mol) n(CO2) n(H2S) 0.40 0.40 n(COS) 0.01 0.015 0.10 0.10 即HCO3-,故A正确;
故答案为C。
8.高温下CO2和H2S发生如下反应:CO2(g) +H2S(g)?COS(g) +H2O(g)。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平衡时COS物质的量/(mol) 实验 温度 I II 337℃ 347℃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实验I达平衡后COS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 C. 实验I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 351D. 平衡后向II中再充入0.10 mol CO2和0.40 mol H2S,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n(COS)=0.03mol
精品解析: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