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层训练(十二) 登高 琵琶行 并序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停:刚刚停止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
解析:选A B项,老大:年纪大了。C项,去来:走了以后。D项,掩泣:掩面哭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C.百年多病独登台 ..
B.门前冷落鞍马稀 ..D.万里悲秋常作客 ..
解析:选B A项,古义:突然出击。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C项,古义:借指晚年。今义:一百年。D项,古义:远离故乡。今义:距离十分遥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霓裳》后《六幺》?①初为.A.??君翻作《琵琶行》?②为.?①听其音?.C.??真无马邪?②其.
?江湖间?①转徙于.
B.??树?②行者歌于.
?①歌以赠之?.D.??骨?②屠惧,投以.
解析:选B B项,均为介词,在。A项,①动词,弹奏;②介词,替。C项,①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②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D项,①连词,来;②介词,把。
4.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间关莺语花底滑 C.铁骑突出刀枪鸣
B.终岁不闻丝竹声 D.冰泉冷涩弦凝绝
解析:选B B项,借代,“丝竹”代指音乐。其余三项均是比喻修辞。 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C.使快弹数曲
B.江州司马青衫湿 D.妆成每被秋娘妒
解析:选C C项为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其他三句均为被动句。 6.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 ”,称誉杜甫为“ ”。杜甫写了很多传颂千古的名篇,其中“三吏”为《 》《 》
- 1 -
《 》,“三别”为《 》《 》《 》。
(2)律诗通常每首 ,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 ,第二联为 ,第三联为 ,第四联为 。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惯例是 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律诗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 、 。
(3)行,又叫“歌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4)新乐府,是唐人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 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主要人物。
(5)教坊,唐代官办管理 、 的机构。
(6)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 ”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答案:(1)子美 现实主义 李杜 诗史 诗圣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2)八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对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3)自由 (4)白居易 (5)音乐杂技 教练歌舞 (6)司马青衫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3)《琵琶行》中借“梦”表现人物、寄托情思的诗句是“ , ”。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3)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8.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①想象合理;②描绘要有诗意;③不超过50字。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
画面二:
- 2 -
参考答案: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秋兴八首(其八)
杜 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时年55岁,漂泊至夔州。②昆吾、御宿:汉宫苑名,在长安一带,诗人年轻时曾与诗友畅游该地。③紫阁峰:在长安附近,为终南名山。渼陂:湖泊名,传其水味、鱼味均美。④彩笔:相传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此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辞藻富丽的文笔。
9.颔联的语序是颠倒的,请将其还原,并分析“香稻”“碧梧”前置对表意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将“香稻”“碧梧”前置,突出了稻米之香、梧桐之美,反映了昔日长安(唐朝)繁华丰盛的情景,为诗歌所表达的“昔盛今衰”的主旨蓄势。
10.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 参考答案:尾联中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句写自己往昔曾经依仗才华文气,意气风发,一心想要安社稷救黎民,一展壮志抱负;后句写而今满头白发,遥望长安,国家残破,流落漂泊,
- 3 -
④
②
③
①
2024-2024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课后分层训练十二登高琵琶行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