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公共行政 更加重视目标的设计 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 更加关注过程、程序以及内部取向 公共管理 更加重视目标的运作 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更加关注结果、责任以及外部取向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
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
(一) 公共行政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成独立学科,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威尔逊的“政初 创 时 威尔逊 期 政”二分法 治—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基础上经过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推波助澜下创立起来的。 “政治—行《行政学研究》(曾定名为《行政须知》,后改为《政府的艺术》) 官僚制理论 并把组织区分了“神秘化组织”、“传统组织”和“合理—合法化组织(理想的官僚制)”等三种不同的形式。 “神秘化组织”中 韦伯 “传统组织”中 “合理—合法化组织”中 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具有世袭性、绝对性的特点,效率较差。 权威行使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被韦伯称为“理想的官僚制”。 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的个人人格即所谓“超凡魅力”,具有个人崇拜、迷信的特点,带有感情色彩,非理性。 他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和普适性。 但他也认为,官僚制犹如一个巨大的铁笼,将人固定在其中,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 即“向管理要效率”内容包括:实行预先计划、用科学方法挑选工人、科学管理理泰罗 论 和工人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等。 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最终形成了一场波及整个西方工商企业管理界的科学管理运动。 一方面,科学管理理论彻底改变了此前管理的非专业化和个性化特征,建立了专业化和普遍化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另一方面,科学管理原理在追求“最佳工作方法”、管理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权威和结构的建立以及强调等级控制等方面,与理性官僚制相一致的。 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的角度看,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是一致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与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具有内在的结合点,而且也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具有相通的精神气质。 系统化公共(二) 建 构 时 定 期 而不宜始自法律之依据”; 第三,公共行政是科学,是实践的技术,即“行政在大体上,仍系一种怀特 四个基本假第二,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实践基础,“行政之研究应始自管理之基础,行政学理论 《行政学导论》(又称《行政学概论》,世界上第一本公共行政学教科书),提出了建立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四个基本假定。 第一,行政具有共性,“行政为单一之程序,无论何处所见到之重要特质,均大体相同” 对工人进行科学教育和培训、采用标准化、实行工作定额、管理部门技术,但于转变之为一科学之重要趋势上,极端重要”; 第四,公共行政十分重要,“行政业已成为,且将继续为现代政府问题之中心”。 古利克将科学方法应用于行政问题研究。目的是在于发现“行政原则”或“行政规则”。以解决实际的行政问题。古利克把行政机关所具有的职能总结为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古利克和厄威克 科学化公共行政原则 预算。 厄威克一直致力于探求更为广泛的公共行政原则,并建立专门的行政管理学的知识体系。 厄威克提出对行政组织的管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公共行政原则:目标原则、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原则、一人管理原则、专业参谋和一般参共存原则、授权原则、责权相符原则、明确性原则、控制幅度原则。 合编《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 作为最早系统深入研究行政管理中人的问题的学者,认为协调是管理的核心。为了协调工作,应遵守“交互联系”原则、直接接触原则、早期福莱动态化公共特 行政理论 使人们自愿地、主动地给予合作,建立一种“伙伴关系”。 (从人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的问题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怀特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个系统化公共行政学理论框架,而古利克和厄威克则大大地充实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由于当时心理学还是新学科,福莱特在行政管理和一般管理中的许多主张也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但她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行政管理理论,在正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和行为主义行政管理理论之间作了沟通,起着桥梁的作用,成为其间的过渡人物。 (三) 转 型 时 期 西蒙 (西蒙的批评和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 ) 首先是从所谓的“行政原则”进行的。 西蒙认为,所谓的“行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只能被称为“行政谚语”;只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才能建立真正的行政原则。 其次是从政治—行政二分法进行的。 西蒙认为政策问题和行政问题的区分与价值—事实的区分有着密切关系。 他主张,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种环境和形势,进行原则、连续过程原则。福莱特在权威问题上,提出了“情境规律”西蒙从行为主义出发,以“决策”基本概念来研究公共行政学,认为决策活动是行政活动的典型活动,行政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管理者对其下属决策的影响程度,行政效率的高低要看行政组织中每一个人决策的理性程度。 自从提出决策研究途径以来,公共行政学界日渐正视决策的重要性。用公共政策来取代公共行政,以公共政策为主导的公共行政研究潮流已成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主流。 第一,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一种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 在他看来,政治—行政二分法,一方面试图通过使民选官员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人员去执行政策来解释民主制与官僚制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试图解决价值沃尔多(沃尔问题(政治确定价值并为行政设定目标)。政治与行政应合作而不是分离。 多的批评和第二,沃尔多批评了传统行政学的组织范式。 新公共行政传统组织理论所规定的一般组织形式和组织过程很难适应具体情境或不断变化学的出现) 的环境。传统行政学忽视了组织的非理性的方面和非正式的方面。如韦伯的官僚制组织过分强调功能方面,忽视情感方面。 第三,沃尔多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认为效率概念本身充满着道德含义,由技术效率转变为社会效率。 2、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尊崇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市场机制。
不同点:公共选择关注的焦点是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解决政府面临的困境;新公共管理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主张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 3、治理的概念及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治理:指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利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因此,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过程和方式,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