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存款的类型、特点、存期。 储蓄存款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活期储蓄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1元起存,每年6月30日为结息日。活期储蓄具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但受益较低。
定期储蓄事先约定期限,不到期一般不能提前提取。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是整存整取,除此之外还有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形式。存款期限主要有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存期越长,利息率越高。定期储蓄流定性差,但受益高于活期储蓄。
由于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因此,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2、我国的商业银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1页彩图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在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获得主要是在商业银行中进行的。我国有哪些商业银行?它们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商业银行及其组成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1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组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一、 存款业务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还本付息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它银行就不能生存和开展其他业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人们平常是怎么到银行存款、取款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第二、 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贷人提供资金,并要求偿还本息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其用途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教师点评:注意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再银行业务中基础地位与主体地位的不同;贷款业务要坚持真实、谨慎、安全性原则,评估借款人信用,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第三、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提供债券买卖与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教师活动: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作用。请同学们看教材52页专家点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储蓄存款活动程序、主要机构、特点和利息的计算等常识,了解了各种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及其作用。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办理金融储蓄业务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属于我国的储蓄机构的是( ) (1)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工商银行 (3)中国农业银行 (4)农村信用合作社 (5)交通银行 (6)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A.(1)(2)(3)(4) B.(1)(2)(3)(4)(5) C.(1)(2)(3)(5)(6) D.(2)(3)(4)(5)(6) 答案:D
[例2] 李大爷2004.5.1存入银行10000元,定期三年,月息2.1‰,到期后,李大爷存款的利息总额是 ( )
A.21元 B.210元 C.25.2 元 D.252元 答案:D
[例3] 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 ( )
A.发放贷款 B.办理结算 C.吸收存款 D.代理外汇买卖 答案:C
[例4] 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和利润主要来源是( ) A、向借贷人提供货币资金 B、为企业办理结算业务 C、接收企业和居民存款 D、提供债券买卖及兑现服务 答案 A ★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到附近银行、企业、居民中,咨询银行信贷活动的程序及原则要求,并亲自到商业银行办理一次存款和取款活动。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融业务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银行活动的实质。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股票、债券、保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除了商业银行提供的储蓄存款外,还有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供人们选择。本节我们要学习这些投资选择的有关内容。
(二)进行新课 四、股票
1、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教材53页材料材料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展示了股票投资的两个镜头,根据上述实例,结合你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思考股票投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 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2、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
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东,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投资,但是,股票是可以流通的,股东可以将股票转卖给第三者。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同意,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使股票充满了活力。
3、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教师活动:从教材展示的两个镜头中我们看到,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
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
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4、股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意义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思考,发展股票市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经济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为企业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二、债券
1、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点评: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目组成。(可找一张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向学生展示)
2、 债券的种类
教师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发行过什么债券?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根据发行者不同,目前我国的债券主要有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1)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为重大建设项目、特殊经济政策、战争等筹集资金。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国债有没有风险?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任何投资活动都有风险,国债也有风险,只不过它以国家税收作保证,风险较低,但是,它的收益也较低,一般来说,高于银行存款收益,低于其他投资收益。
(2)金融债券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金融债券与国债相比较,其风险与收益情况如何?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金融债券风险高于国债,但收益也高于国债。因为国债以国家税收作保证,其信用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企业债券与国债、金融债券相比较,其风险与收益情况如何?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企业债券风险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但收益也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因为企业主要以自身经营利润作保证,企业债券的风险与企业经营状况直接相关。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好,连续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就可能无力支付本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有什么异同?对投资者认识它们有什么规律可寻?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发行者不同,偿还本息的来源不同,受益多少不同,风险大小不同;都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到期还本付息;一般来说,风险越大,受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三、保险
教师活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自然的、人为的,财产的、人身的等等。某种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给个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与风险相对应,产生了保险业,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和我们的表现。
1、 保险的含义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出现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教师点评: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2、 保险机构与保险类型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
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人身保险。
教师活动: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了解了它们利弊、功能,为我们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合理安排手中的闲散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对股票、债券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 E. 它们是筹资者向投资者出具的投资凭证或债务凭证 F. 发行股票、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行为 G. 购买股票、债券是一种投资行为 H. 购买股票、债券是一种盈利行为 答案:D
[例2] 下列不属于股票投资收入的是 ( )
A.股票本金 B.股息 C.红利 D.股价上涨差额 答案:A
[例3]企业债券与金融债券的不同在于 ( )
A.它是一种债务凭证 B.它有较大风险,安全性小 C.它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作保证 D.它到期还本付息 答案:C
[例4] 下列对保险的认识正确地是 ( )
A、它可以为投保人转移风险 B、它可以使投保人免受风险
C、保险机构的盈利没有保障 D、保险公司是社会公益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答案 A ★课余作业
假如你家里有10万元闲置资金,请你根据家庭实际,设计一套你最中意的投资方案。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投资活动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