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兔的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
成像评价
蒙仲猛[1];潘希敏[2];陈应明[2];陈立强[1];吴志强[1];庄文权[1,3];;;;;;;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17(021)031
【摘要】背景: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成像技术已用于研究人类和恒河猴腰椎间盘退变并认为可以早期评价腰椎间盘退变情况,目前尚无应用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成像技术研究新西兰兔腰椎间盘退变的报道.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点新西兰兔缺血性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磁共振T1ρ和T2-map弛豫时间值,评价两种成像技术对退变评估的敏感性差异.方法:15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每只兔随机干预L4-5、L5-6或L6-7椎间盘中的一个作为缺血性退变模型组,另外2个不干预椎间盘作为空白对照组.所有动物于术前行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扫描,3组兔分别于术后1,3或6个月再行相应磁共振扫描,分析两种成像技术在不同时间点弛豫时间值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术前T2-map弛豫时间值(146.21±16.93)ms与造模后3个月(118.53±20.51)ms或6个月(85.42±11.65)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造模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模型组椎间盘髓核组织术前T1ρ弛豫时间值(87.88±8.87)ms与造模后6个月(64.75±14.63)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造模后1个月或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T1ρ和T2-map弛豫时间值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个月兔腰椎间盘磁共振T2WI才出现PfirrmannⅡ-Ⅲ级的改变;④结果说明: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