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课标导学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 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问题探究
1.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艺术产生于汉字萌生之时。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继承完善发展,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汉代书法分为章草、真书、行书都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tL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楷书、行书、草书在唐代都跨人了一个新的境界。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继承革新的过程。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把握这一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孔子教育奖”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已
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孔子“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为世界兼容,给人类作出了具有普适性的重大贡献,孔子因此被公认为世界级的大教育家。以孔子的名义设立教育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全民教育”,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对中国来说,国际教育奖以孔子的名字命名,对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材预览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________________ 而是要有所___________,有所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_____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发展,在___________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_______________继承传统文化,不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_______________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_____________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_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的过程。代表_________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产重要影响。(1)____________,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成为____________。不同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中相互激荡,催生着_________,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动性活动,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_____________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_____________,“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________________。
4.随着_______________的不断变革,教育在_______________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核心解读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就经济、政治的影响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向前运动变化发展。
②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特别提示: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无外乎内外两个方面。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从外部而言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从内部而言的。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的功能: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有的功能。 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给下一代。
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和运用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2)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意义: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方式是伴随着文化传播媒介性质的改变而改变的,人类文化传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都引起教育方式的变革。
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授知识,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
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③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媒介的大量涌现和介入,为教育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种媒介教育、电化教育纷纷兴起。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录音机、幻灯机、电影、电视、电脑、语音实验室等先进的视听设备来组织教学,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使教学感染力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进行的远距离教育也方兴未艾。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教育过程中各种新媒介的引进、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特别提示:为什么说文化继承要“推陈出新,革新鼎新”?
(1)文化具有时代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有些文化内容只适合其存在时代。却不适合现代,有些文化内容通过发扬光大之后,可继续为现代所继承和享有。
(2)我们在文化继承中,不能原封不动地全盘承袭,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典例剖析
例1 (2024年高考政治试题,海南卷)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综合地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无论是全面肯定还是全面的否定都是错误的,对传统文化不是重新构建的问题,而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所以①④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B
例2 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理解,④说法错误,故B、C、D项可排除。 答案:A
例3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这个词汇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本意是指对待儒家经典的一种严谨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毛泽东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把它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境界。据此回答(1)~(2)题。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④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说明文化( ) A.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 B.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C.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解析:这组题所考查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1)题从主干材料可以看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说法错误。第(2)题从“实事求是”一词的演变看,说明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A、B、C三项说法都不科学。 答案:(1)C (2)D
例4 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世纪因而被称为“科学的世纪”。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以上文字主要说明( )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表明了科技发明与科学理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