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做好专项审计调查
苏新元
【摘 要】摘 要 专项审计调查是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意见,体现审计作用的有效途径。随着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政府的经济行为愈加活跃,国家不断加大各项涉农资金的投入,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审计机关要结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好专项审计调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使专项审计调查发挥更好的作用。 【期刊名称】西部财会 【年(卷),期】2011(000)008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县级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审计项目;操作规程 专项审计调查,是指审计机关为了及时向各级人民政府提供经济运行信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运用一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规模急剧扩大,政府的经济行为愈加活跃,国家不断加大各项涉农资金的投入,这些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审计机关应结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全面完成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的各项审计项目的同时,组织开展以人大关注、政府重视、群众关心为重点的专项审计调查,并不断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科学确定审计项目
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体现宏观性、全局性、针对性。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
心,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做到项目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确定审计调查项目时,既可以根据近几年审计发现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来确定专项调查项目,也可以根据现阶段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定专项调查项目。
在确定好审计项目的同时,还应开展认真细致的审前调查,确定审计要点,同时,组织审计人员集中学习讨论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不仅要关注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方面的法律,还要关注行业内部及本地区的法律法规,认真领悟法律法规的政治经济含义,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县级审计机关根据审计力量情况,一般一年开展三到四项专项审计调查比较合适。
二、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
为了确保专项审计调查能依法有效地实施,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整套程序化、规范化、操作性强的专项审计调查规章和流程,约束审计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一)建立审前调查操作规程
审前调查有助于了解资金拨付的使用概况,从不同层面、不同口径汇集审计情报,提供审计线索,找准实施审计的切入点。所以,审前调查操作规程应明确审计实施前需要收集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度、文件,调查的单位,有关部门,相关人员比例,重点调查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详细情况,确定审计重点,使专项审计调查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建立审计调查实施操作规程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资金流向的各个环节,从资金源头抓起,建立财政
预算、项目计划、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绩效评价5个明细操作规程,规定各自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同时,要深入开展审计调查,扩大覆盖面,全面了解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和效果,使审计在资金拨付、管理使用各环节中发挥“免疫”作用,杜绝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拨付、合理分配,正确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
(三)建立审计整改落实操作规程
专项审计调查的突出问题是审计整改执行情况没有专人负责,造成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审计整改落实操作规程应明确整改单位在反馈整改情况时,必须提供整改证据,如银行拨款凭证,相关影像资料,收款人证明材料等,审计人员应跟踪以上资料逐笔落实,善始善终,真正发挥专项审计调查的作用,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制定周密详细的调查方案
做好专项审计调查,制定好专项调查方案非常重要。在制定方案时要周密详细、合理可行。要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调查目标、范围、内容、方法、时间及人员分工,制定既能切合实际,又能节约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审计效益的调查方案。一是要开展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确定审计要点。可通过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形式,深入被调查单位。选择的调查单位应具有典型性,才能使反映的问题具有共性。调查时应详细了解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性质、人员情况、机构职能或者业务范围、财务管理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等。此外,还要了解其行业的财务收支及业务活动的特点、管理体制和有关政策法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为制定好专项调查方案打好基础。二是制定详实可行的调查方案。经审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