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篇一:《送东阳马生序》综合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集锦 (一)2008湖北省咸宁市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 分) ①②③ 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 请概述。(3分) 答:(二)2008年安徽省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三)2008年泉港区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答: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及答案 一、 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 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 二、 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 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 稍逾约 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 执经叩问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礼愈至俟其欣悦 卒获有所闻 负箧曳屣 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寓
逆旅主人 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緼袍敝衣 禀稍之供 岁有裘葛之遗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冻馁之患博士为之师 非天质之卑 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 故道为学之难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 四支僵劲不能动 2、 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8、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9、“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0、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1、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 家贫 6、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7、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4、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
三日,当刮目相看。 8、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9、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1、○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参考答案: 22、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气味 香气(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3分) 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 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 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篇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C 一食或尽粟一石当余之从师也 ..或遇其叱咄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未至,道渴而死 .. 无从致书以观 D 色愈恭,礼愈至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摘录原文回答: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2分) 4.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5.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学习有借鉴意义这个角度,说说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 答案: 1.A 2.①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3.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4.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合即可,每点1分) 5.至少有两种原因:(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地启迪,鼓舞,后人的目的。(2)使人们懂得了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意合即可,每点1分)篇三:《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参考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 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得: ③得鱼腹中书 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至: ③至理名言 至:⑶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 ②不敢稍逾约 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5、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 __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 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 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 对吗?谈谈你的观点。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 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 学之难?二、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⑵缊袍敝衣 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⑴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以:②衔觞赋,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④计日以还 以:⑤以衾拥覆 以:⑥俯身 倾耳以请 以: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以:1、 2、 3、 4、5、 6 、 7、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A、媵人持汤沃灌 B、有司业、博士为之 C、县官日有 D、腰白玉之环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6、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古义: 今义: ⑵右备容臭:臭:古义: 今义:7、划分朗读节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9、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