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机械运动单元复习-常考题型
模块一 时间的估测和测量 例题精讲 【例1】★
我校八年级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月考体育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立定跳远成绩为5m B. 掷实心球成绩为6.5m C.女子800m成绩为40s D. 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 考点: 时间的估测. 解析: A、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一般在2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掷实心球的距离在6~8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女子800m成绩一定大于3min20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男子1000m成绩在3.5mi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答案: B
【测试题】
以下活动时间最接近40min的是( ) A.做眼保健操 B. 看一场电影 考点: 时间的估测. 解析: A、做眼保健操大约需要5min.不符合题意; B、看一场电影的时间在100min左右.不符合题意; C、一节物理课的时间在40min左右.符合题意; D、做广播体操大约是10min.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2】★★
如图所示为小慧同学在校运会400m项目上夺冠时计时员手中秒表的示数情况,则小慧400m的夺冠成绩为_____s.
C. 上一节物理课 D.做广播体操
考点: 时间的测量. 解析: 由图知:在停表的刻度盘上,中间上方的分度值是1min,周围的分度值是1s.其中分针偏过一个小格,秒针在10s处,所以时间为60s+10s=70s. 答案: 70
【测试题】
如图所示.甲图中指示的时间为______s.合______min;乙图中指示的时间为______s.
考点: 时间的测量. 解析: 由图知: ①甲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1min,指针略偏过2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1s,指针在10s处,所以测量的时间为2min10s≈2.167min; ②乙表的数据分为三组:前两位的计时单位是h,3、4两位的计时单位是min,最后四位的计时单位是s,能够精确到0.01s,此时的时间为2.01s. 答案: 130;2.167;2.01
模块二 长度的估测 例题精讲 【例3】★
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8cm的是( ) A.钢笔长度 B. 课桌的宽度 考点: 长度的估测. 解析: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钢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8cm左右.符合题意; B、中学生一步的距离在50cm左右,课桌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5cm左右,橡皮擦的长度与此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测试题】
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 C. 初中物理书的宽度是2.52 D. 初中生的平均身高是16.75 考点: 长度的估测. 解析: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不足1cm,不可能是7.1cm,故不合题意; B、茶杯的高度是11.2cm,较符合实际,故符合题意; C、初中物理书的宽度约26cm,不可能是2.52cm,故不合题意; D、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是160cm,不可能是16.75cm,故不合题意. C. 橡皮擦的长度 D.成年人的高度
答案: B
模块三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一、知识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⑴一估: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
⑵二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也是刻度尺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和零刻度的位置;
⑶三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
⑷四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⑸五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二、例题精讲 【例4】★★
下列是使用刻度尺的几点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不能使用零刻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 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D. 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A、使用刻度尺时,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故A正确; B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但不一定必须对齐零刻线,故B错误、C正确; D、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故D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 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人的高度大约在2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 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即选项A准确. 答案: A 【例5】★★
如图中,小球的直径为______厘米.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小球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9cm对齐,估读为4.90cm,所以小球的直径为 d=4.90cm-3.00cm=1.90cm. 答案: 1.90
【测试题】
如图,用刻度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准确值是25mm,估计值0.0mm,故测量值为 25.0mm,即2.50cm. 答案: 2.50cm 模块四 长度的特殊测量 一、知识点
1.积小为大法(积累法):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微小长度,如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如圆周长、地图上河流长等.
3.化内为外法(平移法):当被测物体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如人的身高、球的直径、锥体的高等),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4.滚动法: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子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可以得到曲线路径的长度.
二、例题精讲 【例6】★★★
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H;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
H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 n⑴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n⑴由题意可以看出在步骤D中把纸的张数和页数混淆了,应当是除以张数,不是2除以页数n;所以此步骤应改为用2H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 n⑵改正后正确的测量顺序应为:BACD. 答案: 2H⑴D;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⑵BACD. n 【测试题】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F.求出漆包线的直径d.
⑴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⑵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的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d=答案: ⑴A;C; ⑵DBECF.
【拓展题】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线圈的宽度为________,铜丝的直径为______μ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L. n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6.9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6.90cm-5.00cm=1.90cm;数出线圈的圈数为n=25,所以铜丝的直径为 d=L1.90cm==0.076cm=760μm; 25n③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小,
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小. 答案: 1.90cm;760;偏小. 【例7】★★★
测一角硬币的直径,我们可直接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也可用两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进行组合测量.但现在只有一个刻度尺、一张白纸、一枝铅笔和一把剪刀,请你设计两种能较准确测出一角硬币直径的方案.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将一角硬币在白纸上笔直滚一周记录其轨迹,或者将一角硬币放在纸上,然后用铅笔沿周长画下一个等大的圆,都能比较准确的计算出硬币的直径. 答案: 方案一:将一角硬币在白纸上笔直滚一周,用铅笔记录它的轨迹,然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根据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公式,可算出直径d=L. π方案二:将一角硬币放在纸上,然后用铅笔沿周长画下一个等大的圆,最后用剪刀沿周长剪下来,将此圆对折,用刻度尺测出对折线的长d,即硬币直径等于d. 【测试题】
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某一方向在毫米刻度尺上,则此时球的直径应取______c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球的直径就是三角板两直角顶点间的距离,所以球的直径为8.10cm-6.00cm=2.10cm. 答案: 2.10
【例8】★★
请设计一个方案,只用一把米尺测教学楼的高度.要求: ⑴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⑵写出教学楼高度H的表达式.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题目提供的器材是米尺,可以测量长度(或高度)不是很大的物体的长度; 在阳光下,大楼高度与人的身高之比与大楼的影子与人的影子长度之比相同. 答案: ⑴测量方法:①用米尺测出教学楼影子长度a.②测出自己的身高h.③自己正立于阳光下,记录自己影子位置并测出影子长度b,④求出楼高.
a)h b⑵教学楼高度H的表达式H=(
【测试题】
在一张比例尺为1:35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马鞍山市和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为30厘米,请你算一算:我市与北京的实际距离约_________千米(不考虑地形因素) 考点: 地图上比例尺应用. 解析: 图上距离图上距离1根据比例尺=,则实际距离==30厘米÷=1050千米 比例尺3500000实际距离答案: 1050 模块五 参照物的选取与机械运动分析 例题精讲
【例9】★★★ 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 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A、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A正确,C错误; B、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小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相对于小华是运动的;故B错误; D、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后运动的;故D错误. 答案: A 【测试题】
A、B、C三人各乘一部电梯,A看见楼房在上升,B看见A上升,A看见C静止不动,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A上升 B. B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 C.B下降,但比A下降得慢 D. C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A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电梯在下降;(相对于地面). A看见C静止不动,说明A与C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即A乘坐的电梯与C具有相同的速度下降. B看到A上升,则B乘坐的电梯下降,且速度大于A乘坐的电梯.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 B 【拓展题】
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均在空中,甲机上驾驶员看到某高楼在匀速上升,看到丙机也在匀速上升;乙机上驾驶员看到甲机在匀速上升;丙机上的驾驶员却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对甲、乙、丙三架飞机而言,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机一定在匀速下降 B. 乙机一定在匀速下降 C.丙机一定在匀速下降 D. 丙机的运动状态不能判断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⑴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说明甲在匀速下降; ⑵乙看到甲机也在匀速上升,说明乙飞机也在匀速下降,但是速度比甲快; ⑶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说明丙机匀速上升或在空中某一高度静止;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说明丙机匀速上升或者在空中某一高度静止或者也匀速下降但速度比乙慢. 综上可见,相对于地面来说,丙飞机的情况不能确定. 答案: C 【例10】★★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卡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以其中一辆赛车为参照物,另一个赛车相对于所选为参照物的赛车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本选项错;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正确. 答案: D
【测试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 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A、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故本选项错误; B、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
体为参照物,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故本选项错误; C、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外,还有电荷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等,故本选项错误; 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即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 答案: D
模块六 s- t图像比较分析 例题精讲
【例11】★★
(多选)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同时从P、Q两点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中一定成立的是(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8ms⑴在图甲的图像中可看出,当时间为4s时,路程为8m;速度v甲===2m/s; 4st4ms在图乙的图像中可看出,当时间为6s时,路程为4m;速度v乙==≈0.67m/s;6stB. 经过1.5秒,甲、乙相距2米
D. 经过3秒,甲比乙多运动4米
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⑵经过1.5s,由图像可看出,甲运动的距离为3m,乙运动的距离为1m, 则s甲+s乙=3m+1m=4m,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 ∴此时,甲乙相距12m-4m=8m,故B错误; ⑶经过3s,由图像可看出,甲运动的距离为6m,乙运动的距离为2m, 则s甲+s乙=6m+2m=8m,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 ∴此时,甲乙相距12m-8m=4m,故C正确; (4)经过3s,甲通过的路程是6m,乙通过的路程是2m,则甲乙相距6m-2m=4m,甲比乙多运动了4m,故D正确. 答案: CD
【测试题】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选项C是错误的; 由图像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 D
【拓展题】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小于10米,则( )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⑴由图像知:c的路程始终不变,故为静止状态;故甲、乙一定不是c; s对应同一时间t(如t=5s)a、b、d的路程关系为15m、7.5m、2.5m;由速度公v=可tB. 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c D. 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d
知,va>vb>vd; ⑵由s-t图像知,t=5s时,sa-sb=7.5m<10m,sa-sd=12.5m>10m,sb-sd=4.5m<10m; 因此甲的图像可能是图线a、b;乙图像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d. 答案: D
模块七 平均速度的实验和计算 例题精讲
【例12】★★
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⑴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⑵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1 2 3 路程 s1=75 s2=75 s3=75 运动时间 t1=2.6s t2=2.5s t3=2.4s 平均速度 V1=28.85cm/s V2=________cm/s V3=________c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答: ⑴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丢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 ⑵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s75cm⑶v2=2==30cm/s t22.5ss75cmv3=3==31.25cm/s t32.4s答案: ⑴使小车获得速度;⑵便于测量时间(或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⑶30.00;31.25.
【测试题】
一物体在前2秒内行驶了20米,静止了1秒种.又用4秒种行驶了80米.此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 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已知:t1=2s,t2=1s,t3=4s,路程s1=20m,s2=80m, 总时间t=t1+t2+t3=2s+1s+4s=7s, 总路程s=s1+s2=20m+80m=100m, s100m平均速度v==≈14.3m/s. 7st答案: 14.3
【拓展题】
一天早晨晓明在上学的路上先步行后跑步,若步行和跑步通过的路程之比1:2,步行和跑步所用时间之比2:1,已知他步行的速度是1.2m/s,他在整个去学校的路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m/s.
考点: 速度的计算. s解析: ∵v=, ts1tvst11?1∴步行和跑步的速度之比为:1=1=12==,跑步的速度为:v2=4v1s2v242?2s2t1t2=4×1.2m/s=4.8m/s, 1212s=s,跑步的路程s2=s=s, 1+21+233s3v1v23?1.2m/s?4.8m/s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4m/s. s2s2?1.2m/s+4.8m/st2v1+v23+3v1v2全程的路程为s,步行的路程s1=答案: 2.4
模块八 速度公式的实际应用 例题精讲
【例13】★★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方一定距离s0处,且比乙车早出发2s,甲车的速度为14m/s,乙车速度为80km/h,乙车用时36s追上甲车,求s0是多少?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200已知:v甲=14m/s v乙=80km/h=m/s t甲=36s+2s=38s t乙=36s 9甲乙两车运动的示意图如下: . s∵v=, t∴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v甲t甲=14m/s×38s=532m, 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200m/s×36s=800m, 9s0=s乙-s甲=800m-532m=268m. 答案: s0是268m.
【测试题】
火车在钢轨上做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出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可测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开始计时,数到第61次撞击声,时间恰好经过了25s,该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 m/s.
考点: 速度的计算. 解析: 听到61次撞击声,经过了60根钢轨长,所以火车通过的路程: s=12.5m×60=750m, 750ms火车的速度v===30m/s. 25st答案: 30
【例14】★★★
一艘船在河中逆流而上,河水流速为3米/秒,经过一座桥时,船上一只木箱掉落水中,经过5分钟后船员才发现,立即掉头追赶,同时将航速(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1.5倍,问船可在桥的下面几米处追上木箱?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分别为v和1.5v,设追上时间为t′, s∵v=, t∴船发现木箱时与木箱的距离: s=vt, 追上木箱时船行驶的路程等于木箱行驶的路程加发现时相对的距离, ∴s′=(1.5v+v水)t′=v水t′+vt, 即1.5vt′=v×5×60s, 解得t′=200s, 所以追上木箱时,木箱行驶的路程: s箱=v水(t+t′)=3m/s×(5×60s+200s)=1500m. 答案: 船可在桥的下面1500m处追上木箱. 【测试题】
有一工程师每天上班由公司派车去接,回来的速度是去接的速度的80%,有一天工程师先走了一小时,在路上遇到了车并回到了公司,结果发现比平时早了18分钟,则工程师走了______min.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回来的速度是去接的速度的80%,则回来的时间是去的时间的1.25倍; 汽车是和平时一样按时出发正常行驶的.能提前18分钟返回,说明少走了18分钟的路, 则汽车去的时间少用了8min,对工程师来说,他应该是在比平时出发的时刻早8分钟遇到汽车的; 工程师比平时早8min遇到汽车,工程师早1h出发,则遇到汽车时走了1h-8min=60min-8min=52min. 答案: 52
【例15】★★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终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
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先到B点 B.乙先到B点
C.两人时到达B点 D.无法判断谁先到地到达B点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要判断谁先到达B点,关键是比较两人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甲、v乙的大小即可 11v1?t甲+v2?t甲s22=v1+v2 v甲==t甲t甲2?v-v?v+v2vv2vvssv乙===12,v甲-v乙=12-12=12?0 t乙1s1sv1+v22v1+v22?v1+v2?2+2v1v2答案: A
【测试题】
沿江有两个镇,一只船在两镇之间航行,逆水航速是顺水航速的三分之二,逆水航行的时间比顺水航行的时间多2个小时,船顺水航行所需的时间是( )小时. A.2 B.4 C.6 D.8 考点: 速度的计算 解析: 根据条件,两次航行的路程是相同的,可以设路程为s,顺水航行的速度为v,则逆水2航行的速度为v. 32根据题意可得,ss-=2h 2vv3s得=4h,即船顺水航行需4小时. v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