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与评析(一)
执教:省福清元洪师学校附属小学 玮瑜
师:通过这一番了解,大家都笑了,认识了老师,也得到一份快乐!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看似平常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收获惊喜,获得快乐!──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几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人。
(出示课件,描述)这些人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的成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成就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更可贵的是:他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科学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她的名字叫玛丽居里,人们亲切的称她──(居里夫人)。让我们怀着这份期待,开始今天的学习,准备好了吗?背挺直了,给老师一个微笑!好,上课。
【老师的课前谈话,字字珠玑,声声悦耳,多项任务并举。其一,架起沟通的桥梁,消除恐惧心理。在大礼堂这样大的地方上课,学生多少有些拘谨,课前老师与学生亲切交谈,用网名打招呼等这些都能让孩子紧的心情得以放松。在放松的心境下,学生自然就愿意开口说话,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其二,课堂的新知,点燃求知火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关于“科学精神”的文章,课前交流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些科学家,了解其精神品质,渗透单元“科学精神”的相关容,使学生对科学精神有个初步的印象,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课前谈话,轻松自然,就像启航的风帆一样,为学生的学习启航。】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美丽”
师: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作家梁衡为此发表了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散文──看老师板书课题,请注意老师的运笔。(师板书)注意这个百字,第一横要写得又平又稳,年字这一竖是关键,要写直。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着课题,你会产生哪些思考? 生:这是什么样的美丽?
师:你抓住了关键词美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生: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师:你关注了“跨越百年”一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为什么她的美丽却能跨越百年呢?
师:多会思考的孩子,确实,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呢?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还要关注──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份美丽的?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开始美丽的发现之旅。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伊始,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题的重点提出自己的思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接下来,老师提出学习目标,抓住“美丽”这条主线入课,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感知“美丽”
师:文章都预习过了吧?读了几遍?打个手势告诉老师。这文章很长,看来你们预习得很认真!老师要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生:读(读得一词一顿,读到一半,课件出现黑屏) 师:没事,课件出现了小问题,咱们看书读,能找到吗?嗯!预习得不错,很快找到了。 生:继续读 师:不错,字音都读准了,不过读书不要这样:XXXXXXXXXXXX,可以读得流畅些,比如这一句:“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你试试。 (生再读,这回流畅多了。) 师:有进步,掌声送给他。 师:大家注意这个字(蚀),一个食字旁、一个虫,用食指在桌上写一遍,从它的字形,你会想到什么? 生:虫子在吃东西 师:是的,虫子在吃东西,在破坏东西,在这里是什么破坏了什么? 生:镭射线在破坏居里夫人的肌体。 师:对,咱们中国汉字多有意思,有些字,从字形,我们就可以想到它的意思。再看第二句,这是个长句子,读长句要注意什么?(生:停顿)你给大家读一下。 课件出示: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生:(读) 师:读准了字音,注意了停顿,你就把长句子读好了。 师:我相信,大家预习得不错,那老师要对你们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了。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现美丽的句子,并想一想: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方面? (生读书,师巡视。) 师:老师看到大家的书上布满了横线,这美丽真是无处不在。说说:这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外貌美,是在第二自然段,玛丽居里穿着── 师:不用读,直接说哪几方面的美就可以了。 生:还有是科学精神美,另外还有写她淡泊名利。 师:不错,你概括得很好。这美丽表现在三个方面:外貌美这淡泊名利也是一种人格美。请同学们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把这三个方面的美丽端端正正地写在课题旁。 (师板书:外貌精神人格) 师:(板书后巡视)咱们班同学批注的字写得不错,在后面的学习中也要这样写好批注。 【点评:初读,看似简单,实质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及预习能力,但是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了一些,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初读的环节不能丢。这节课上,老师能根据学情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着重抓易错字的读音及难读句子指导,还注重学生的书写,如在写“蚀”时,通过字形想象字义,体现识字、写字、记字的和谐统一,把初读做得扎实有效。在检查初读环节时,要求学生做笔记时要做到“端端正正地写”,提醒学生要有“提笔即是练笔”的意识,关注到学生的书写习惯。通过捕捉表现“美丽”的语句,对“美丽”有一种初步的整体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为下一个环节再深入的研读做扎实的铺垫。】 三、精读,品味“美丽”
师:让我们先来关注外貌的美,刚才那位同学已经告诉我们第二自然段重点写了外貌的美,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假如你是现场的一名记者,想给居里夫人拍一美丽的照片,你会选择哪个镜头?抓住关键词,写下你的想法。 (生自学,并批注,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巡视中)老师发现一位同学在“淡泊”一词的旁边批注了“视名利如粪土”这几个字,简练又体现思考,值得大家借鉴。
师:好,让我们分享发现的美丽,注意:分享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镜头读一读,然后再说说你的想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可以补充说明,也可以谈自己的不同见解。好,谁先分享。 生1:“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我认为她的美丽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年轻漂亮,一个是神色庄重。
师:不错,你抓拍到了一个美丽的镜头,关注了居里夫人年轻漂亮的外表,对于这个镜头,谁还想说?
生2:我从“略显疲倦”这个词感受到玛丽居里平时工作很辛苦。
师:工作很辛苦,可她(生:仍然在坚持,从不放弃)你感受到的是一种(生:精神美)。还从哪些地方发现居里夫人的美呢? 生:(全班沉默)
师:再读一读,这段话表达中藏着个秘密,发现没? 生:我认为肃然无声说明了人们对她的尊敬。
师:你的眼光很独特,关注到了人们的表现,大家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中藏着一对反义词(生:人声鼎沸──肃然无声),描述了人们的变化,同学们,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不着急,再联系下文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生1: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2: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师:也就是说,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对人类巨大的贡献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这样的美,让人们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要表扬刚才分享的同学,你们的分享,让大家揭开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秘密──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居里夫人美丽的外表,还从侧面描写人们的变化衬托了这份美丽,这样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用我们的朗读来再现当时的场面。看,居里夫人向我们走来了,一百年前──齐) 生:(齐读。)
师:同学们,在这一句话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运用对比,还联系下文,从不同角度品味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并在读中感受了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样的学习很有意思,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分享你们发现的美丽吧。
《跨越百年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