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 为什么阳台的防护栏杆要比窗台的高一些。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 (1.10m”),比窗台要求高些,而且,阳台栏杆高度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窗台高度却可以是固定的。首先,阳台的使用性质和窗台不同,人体工程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阳台上活动时,人体外倾、攀爬的几率比从窗户探出头去更多。此外,阳台(包括封闭阳台)栏杆或栏板的构造一般与窗台不同,且人站在阳台前比站在窗前有更加靠近悬崖的眩晕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 防护栏杆的高度需从“可踏部位表面”起算才起防护作用。
虽然从来没有人对《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防护栏杆高度尺寸提出质疑,但对于防护栏杆的高度从哪里起算的争议却很多。《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3.9.1条特意增加了“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0.90 m”。规定是针对国内多起相关案例处理结果提出的。由于栏杆的作法很多,规范不可能对每种情况做出具体规定,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应为其使用者的使用安全负责,所以要特别慎重设计。 提出“可踏面”的依据是《剧场建筑设计规范》4.3.7条的规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以固定窗的横框架作为防护栏杆,不能保证满足规范要求
不少设计单位认为在距地0.90m的位置设固定窗就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护措施。但实践证明普通固定窗框强度不够,轻趴在窗框上会导致玻璃破裂;落地窗仅用固定玻璃,儿童玩耍、椅子翻倒等正常活动会碰破玻璃,造成险情;在高层住宅的高层套型中,采用落地窗时,如果没有必要的防护设施,老年人普遍反映外眺时眩晕,类似情况只要引起投诉,设计人员总要承担一定责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安全玻璃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根据使用目的选用,为防止玻璃破碎伤人与起栏板防护作用的安全玻璃的功能不同。 行业标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2009对室内栏板用玻璃有明确规定,而且要求室外栏板玻璃除应符合本规程第7.2.5条规定外,尚应进行玻璃抗风压设计。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地区,尚应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效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 阳台的栏杆杆件分格应特别慎重 住宅中45cm以下横栏杆就是“可踏面”。
6 / 1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1cm的垂直杆件间距需要考虑45cm以上部分。
各种栏杆花样分格要注意保护儿童安全。儿童脑袋从杆件间距钻出案例很多。 5).封闭阳台的栏杆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
一直到规范的送审阶段,仍然有不少关于封闭阳台的栏杆为什么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的质疑。其实编制组在2003版时就认真论证了这一问题。当时主要发现,不少设计单位按照窗台高度设计阳台栏板,认为住户会自行封闭阳台,但是后期施工没有落实,住户在自行装修期间就已发生坠落事故,这种情况设计单位和审查机构都难逃其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此外,经论证证明,如果把封闭阳台当窗台,相关规范不能自圆其说。比如面积计算时封闭阳台仍然按阳台计算面积;日照间距计算时,阳台不用与窗台一样计算间距;窗地比指标计算时阳台与窗台完全不同;阳台栏板也不用与窗台一样采用外墙节能构造等。因此,从规范本身一致性要求出发,坚持“阳台栏板高度不能采用窗台标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6、从“可踏面”的规定看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住宅设计规范》有若干不一致的规定,需要明确两本规范的关系才能避免设计错误。
1)、《住宅设计规范》从来就比《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严格。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10.3 条: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 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比《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低,虽然做了注释,执行强度比较宽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住宅中有关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需要随《住宅设计规范》修改。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关于凸窗的规定:“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是随《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修改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本次《住宅设计规范》修编,特别强调,住宅的公共部位有关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不能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有关规定。《住宅设计规范》特别在“公共部分”重复强调。大量案例判决结果都是以《住宅设计规范》为依据。
7 / 1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住宅设计规范》有关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再次成为最新版本。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关规定还得随《住宅设计规范》2011版修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在可踏面和阳台栏杆高度用图示和技术措施的“准标准”效率等级比《住宅设计规范》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7、关于高层住宅配置可容纳担架电梯
2011年8月,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刚颁布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提出申请,要求立项研究“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201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2]5号函批准列入《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该课题成果将作为《住宅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相关条文的指标参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 课题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后续任务,也是修编《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必须论证的关键专题。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明确“容纳急救担架电梯”的定义。(不等于“医用电梯”)
医用电梯的尺寸主要针对医院中使用的“推床”,不仅是轿厢尺度大,对运行速度、候梯厅、走廊转角、出入口等都有不同要求,而且对运行人员的培训要求都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对住宅提出采用医用电梯的要求。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与相关产品标准进行协调。
目前我国有关电梯的标准,(包括《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本上是立足于电梯生产厂家自行设计、生产、安装、验收的产品标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本课题根据建筑工程产品标准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涉及多项研究内容: (担架与电梯)人体工程学、建筑模数、井道、轿厢、候梯厅、走廊等建筑空间尺度的参数标准研究。并对其进行协调、整合,在此基础上已经初步提炼出相应的设计参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从建筑部品标准化的角度,提出容纳担架电梯的研发技术路线。 如果在两本《设计规范》中将“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规定作为强制性条
8 / 1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文,就必须明确什么样的电梯是“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并对如何设置给出具体要求。应该先有新型的产品标准,再将设计规范与之协调。因此建立担架生产厂家、电梯生产厂家及设计单位的三方共同研发机制,从担架及电梯的改良入手,解决电梯容纳担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促进住宅改造,将更有可操作性且更有效率。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修编《住宅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的设计参数的同时,急救担架、容纳担架电梯等试制品开始用于部分示范工程,同时反映到相关的国家标准图集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目前,编制组在上海、广东、湖北、北京等地已经通过专题论证会的形式,已经形成本地区的相关操作细则,建议各地通过论证会议达成共识,在设计与审图中目前暂可按照1500*1600轿厢净尺寸考虑电梯设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8、日照计算与住宅套型设计
1).三本规范之间对日照标准是有不同要求的,在日常解释中,我们称为不同的执行侧重点: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落实到“住宅间距”,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求控制楼栋之间的距离;《住宅设计规范》要求落实到“每套住宅的日照时数”,在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居住空间的日照质量。但是《住宅设计规范》的两条相关条文没有列入强制性条文;《住宅建筑规范》是全文强制的,对属于室外环境的“住宅间距”和对属于室内环境的“日照”分别提出规定。考虑到全国的情况不同,《住宅建筑规范》7.2.1 条没有明确提出“日照时数”的有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将 “住宅间距”转换为“日照时数”没有依据。
在住宅建设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指标要求。在规划阶段体现为“住宅间距”的计量单位应该是“米”;在建筑设计阶段体现为“日照时数”的计量单位应该是“分钟”。一般情况下,间距越大时数越长。但在深凹口,细条窗的时候,由于建筑自身遮挡等原因,间距越大日照时数却越短的情况也很常见。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反馈意见中有较多质疑。
《住宅设计规范》管理组在日常解释中还经常收到关于对“保证日照标准的目的
9 / 1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和根据是什么?”的质疑。由于条文说明中提到“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大量的质疑指向这种“卫生要求”的实际效果。(简单介绍从反馈意见中整理归纳出的质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本规范只提“冬季日照”,不提“有效日照”。
本规范关于日照的要求,只保留了“一个居住空间获得冬季日照”的要求,不要求具体时数。明确了“日照间距”属于规划内容,由《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管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本规范有许多类似要求,如:“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方面条文。这类条文对住宅建筑单体设计,目前提出具体量化指标的条件还不成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典型问题答案:
1、底层公建(商住楼)适用标准?
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满足居住者基本使用要求”。在安全、防火、疏散、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底部公建对上部住户的损害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采用更加严格保护措施,适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因此,在面积计算、管理运营等方面,设计人员有义务保护居住者的切身利益。
2、净尺寸及窗地比指标的计算方法?
建筑设计标准长期使用的是“洞口尺寸”和“结构尺寸”,本次修编进行执行情况调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其他相关标准“抢跑”,(引用本规范的指标但解释为净尺寸)如采光标准的“窗地比”,无障碍标准的“净宽”等计算方法在引用中无形提高标准。这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协调。(此类问题解释权不在本规范组)建议: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主动远离“雷区”,尊重地方操作细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住宅的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住宅的设计?
1)住宅的无障碍设计不等于无障碍住宅(住房)的设计。相关标准规定的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还包括无障碍住房,由于本规范仅针对住宅单体建筑设计,故不要求对每栋住宅都做无障碍住房设计。(每100套不少于2套无障碍住房的规定
10 / 14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DOC)[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