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恬静、颓废、烦躁、满足四种不同的情绪,锻炼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与解读色彩语言能力。
二、观摩学生作品,布置作业要求。
1、指导学生从同学的绘画作品中找艺术感觉,引导学生切入知识点赏析作品。
2、点评学生作业精练清晰,能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机智灵活把握契机,体现良好的专业引领。
? 他们在表现什么? 他们选择了怎样的色调和形来表现主题?
? 尝试在纸上构图,能够大胆地、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看法。
铅笔淡彩《佛法》 水粉装饰《伙伴》 水粉 《狼图腾》
教师示范:以黄色为例调和出色彩的强弱,运用灰色提高它的纯度,使学生感性地体会色彩的变化。
三、分组发放作业卡,推荐作业主题,学生开始作业练习。
请选择以下主题中的任何一项进行尝试和练习。可以选择绘画或者剪贴、揉纸等多种艺术方法作业。
? 通过改变某种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来表现情感,可以画一组小画。 ? 可以利用旧的图片任意剪出图形,来重新组合新的画面。 ? 从资料中选择尝试临摹一件作品。
? 可以尝试在临摹作品的时候改变作品的色相的强弱。
? 尝试运用明度色调的高、中、低或者高长、中短调来表现一个小东西。 ? 尝试运用色相、纯度、冷暖、补色、面积、肌理等对比的方法画一幅作业。 ? 尝试运用中间调或者灰调表现作品。 鼓励学生画自己拟订的主题。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方式,大胆地创作。 注:色彩绘画练习的难易程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拟定的活动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对于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内容,建议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当然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联系, 最好是能够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满足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既富有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
四、学生作业,教师分组指导。
指导学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作业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作业的过程。鼓励学生有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关注、关照、倾听、共享资源,小组合作责任分工和学习目标
明确,成果共享;
五、作品呈现和评价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评、互评、师评,围绕各自的作品寻找问题,寻求突破。
关于评价一幅作品的色彩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1、从色彩关系来评价,看画面的色调是否统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处理是否得当; 2、从内在的心理感受出发,看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体验是否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和谐; 3、从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看媒材的选择与表现形式是否达到高度统一。 事实上,一幅优秀的色彩作品正是因为通过绘画技法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才真正成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绘画语言。
六、宣布下课,分组整理作品和卫生。
请专门负责的绘画模块的学生干部检查作业摆放和粘贴情况;重点检查各组的卫生和学具到位情况,并且做出登记和予以公布。
? 教学后记:
色彩教学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在这里找到与生活相呼应的点,在顿悟和联想、动手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通过这一单元的色彩知识学习,在绘画实践和色彩体验的同时,同学们能理解色彩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政治、宗教信仰等发挥着精神方面的作用。在观摩艺术家在作品时,大家能运用色彩知识尝试着评述和理解。
通过学习,同学们觉得体会最深刻的是就色彩本身,它是没有温度、远近、轻重、软硬等等区别的,之所以能使人产生诸多的心理效应,是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对自然现象的色彩习惯性认识以及由这些现象所引发的一系列感觉所带来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践,学生能明确色调的形成因素和构成色调的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与点缀色,在尝试练习中理解色彩运用的关键在于能否较好地对各元素进行对比与调和,能对色彩表现中的冷暖、远近、轻重、强弱等进行深入的学习。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从凡·高的作品《黄色的房子》中感受到画家的激情、狂热、偏执;能从吴冠中的《故宅》中感觉到明度对比基调长,给人的感觉越明晰和强烈……大家了解了一件作品中面积与色量最大的、次要的、辅助色群,当“主”、“辅”两个部分在画面中过强或过弱时,点缀色就起着调和关系的重要作用,理解了我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色,即是典型的点缀色。最难得的是,通过色彩教学和实践,大家更明白了
“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搭配不好的色彩”。 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