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探析-最新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探析

:Teaching design is a process of a teacher to formspecific teaching schem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maincontents of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d thendemonstrates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withanalysis of variance as an example.

0引言

课程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教学设计)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有序、优化的策划与安排,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设计思想在教学活动环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与达成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统计学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经济类、管理类等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众所周知,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体来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的描述和分析数据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应用统计学方法并恰当使用统计软件完成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1统计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我们知道,任何教学设计都要始于教学情境的分析,不同的学生专业、年级决定了学生当前的知识及技能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学习能力、经验和学习的动机。当然,教师自身的价值取向、教学态度和技能、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也是其中之一。统计学的教学设计也不例外,统计学课程中涉及一些基本的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这对学好统计学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任教老师,对统计学的思想要熟悉并对于具体的教学有一套熟悉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统计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基于这个过程,教学设计思想最终物化为教学设计方案。

2统计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基本步骤,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大纲的要求,统计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从5个方面进行设计:

1 / 4

2.1分析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影响教学实践的多种条件因素的综合。我们从两个角度即学生和教师进行分析。任教的班级为国贸专业11级的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课程的学习,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比如数学类、经济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对于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学到基本课程思想和知识为重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而言,已任教统计学等相关课程7年有余,并具备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

2.2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整个教育目标体系的终点和关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一是知识。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常用的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二是技能。会熟练应用基本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应用相关软件如Excel、SPSS进行统计应用。三是素质。在熟悉数据分析方法的同时,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有“统计”的思想。

2.3教学评价方案设计教学评价方案就是教师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般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对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课题提问、课后作业以及课间课后和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以便进行调整教学工作。同时还会在一知识单元后安排小的测验,进而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一般是课程学习完后的考试,主要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反映,当然,由于本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统计软件的学习也在考试范围之内。

2.4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应当掌握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应当熟悉和了解的课程内容。纵观统计学的内容和大纲要求,对应于第一层次的内容应该是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基本推断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第二层次的内容是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体系如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基本描述统计量及其相应的软件操作。最后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定要熟悉。

2 / 4

除此之外,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媒体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安排,但后两者的设计是贯穿于教学结构设计之中的。

3教学设计方案实例-以方差分析为例

方差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方案。面临的教学情境跟前面分析的类似,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统计学的思想,尤其是这章又属于推断统计学的内容,怎样由样本推断总体,这是基本思想。但这块内容的难点是怎样理解“方差”二字,怎样计算“方差”,从而完成相应的方差分析。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3.1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方差分析的原理及实质,会熟练应用方差分析的种类(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统计软件SPSS去解决实际问题。3.2本单元教学评价方案一是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是学生是否理解方差分析的实质和基本操作步骤(主要是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设计意图是考核学生课堂上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便获得最优教学效果。二是总结性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学生能否理解方差分析的原理和熟练应用该分析方法,并会对不同的实际问题给出分析结果,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考核学生对方法整体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优劣。

3.3本单元教学内容设计首先是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 主要有三个:①方差分析的原理。

②数据差异产生的两种误差即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及其三种具体表现:总的误差平方和(SST)、组间平方和(SSA)和组内平方和(SSE)。

③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所对应的五种平方和的表现形式。 其次是应当掌握的内容。从掌握的知识角度来看: 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和基本原理。 ③多重比较问题即最小显著性差异法。

3 / 4

从掌握的技能来看:①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②统计软件SPSS的基本操作和对结果的理解、解释和应用。

最后是应当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从知识来看,就是多因素方程分析的思想和原理。因为单因素和双因素的主要区别在于交互作用是否有影响,从而决定分析原理有所变化。从技能来看,要熟悉多因素方程分析的基本步骤,并能够应用软件SPSS的基本操作和结果的解释。

3.4本单元教学结构设计

4 / 4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探析-最新文档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探析:Teachingdesignisaprocessofateachertoformspecificteachingscheme.ThepaperexpoundsthemaincontentsofteachingdesignunderthebackgroundoftheNanjingUn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rdr4amm44ddq3430jm4g4gh0kzl900yj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