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散文阅读方法探究 完美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散文阅读方法探究

一、教学设计说明

1、在高三的复习课中,使“新课程标准”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到实处,着眼于高考,而不仅仅局限于高考,让学生勤于思考,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2、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方法,探索散文规律。

3、选材方面,选取饱含“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能给人以积极向上动力的美文,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领会“感悟自然”“感悟人生”的要旨。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众多的材料中,学会披文入情,抓住要害,抓住实质,探索散文阅读的规律。 2、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速读、品读、朗读、默读阅读方法;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散文的阅读规律。

2、渗透“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审美教育。 四、教学难点

1、如何披文入情,找到散文的“神”。 2、培养学生整体驾驭散文的能力。 五、教学实录 (一)有关知识的梳理

1、导入本课:教师(打出ppt课件)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披文入情,掌握规律——散文阅读方法探究”。请问同学们,散文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齐声:形散而神不散!

师:地球人都知道,是吧?(全体笑)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它的内容非常丰富。 师:“形散”是内容非常丰富? 生1:取材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师:(ppt课件)“形散”指散文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还在于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写人写事写物写景。而“神”就是指它的内在实质、内在的精神,它是“聚”的,不散。散文的中心=散文的“神”+作者抒发的强烈情感。 (二)授之以“渔”——从具体的阅读中,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散文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它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社会、人生、自然,只要是世界上存在的,它都可以收罗进去,面对这样的题材,我们怎么去披文入情,通过阅读文字来掌握它的“神”呢?近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基本上选的是散文。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釜底抽薪?我们掌握了这个办法就能够解决绝大部分的阅读问题。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今年广东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值为15,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个规律,可以保证至少得10分,有没有可能? 生齐:有!

师:我们从哪里去找途径呢? 生:沉默。

师:不太好找?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来学习,看看这一招到底管不管用。冷氏秘诀(大家笑)。第一,我们看外在的圈子,里面是作品写的人、事、景、物。第二个圈子是环境,第三个圈

子是作品里写的其他的人、其他的物。最后,我们通过这三个圈子里的东西,把作品内在的东西拧出来,这就是中间的第四个圈子,作品的“神”——内在精神、本质、道理。

“阅读”,“阅”就是浏览,“读”就是读出声来,你也可以默读,在心里出现声音。请大家看材料一《总想为你唱支歌》,先不要看文后的题目,速读全文两分钟,可以一目十行、五行,不行的刻意三行,整体把握全文。开始。 生齐:看文章。(2分钟)

师:时间到。(黑板上画出第一个圈)(调侃)语文老师圈画得像数学老师那么圆,不好意思。(问大家)《总想为你唱支歌》写了什么? 生小声:写了大西北。 师:什么?大声点。 生齐:大西北。

师:好了,大西北,(写在黑板上的圈子外面,比照着ppt上面的右边圈子)就是这个大圈子。有没有同学没有读出来?如果有请举手。(扫视全班) 生:沉默

师:第二步,仔细品味,感悟作品形象。(ppt显示)现在请全班把全文认真读一遍。我经常告诉大家,读文章一定要连什么一块读? 生齐:标题(题目)。

师:对!“总想为你唱支歌”,预备,齐! 生齐:(放声朗诵)“总想为你唱支歌……”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读错字读音:躜zuán ,) (5分钟后)

师:读完了,平时我们要放声的读这一遍,但是做卷子的时候是不能出声的,大家应该在心里默现声音。因为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一遍掌握它的意思。大家看看,写了大西北的哪些东西? (生思考)

生2:写了大西北的“左公柳”、“民勤人” 师:(边写进圈子边问)还有什么? 生2:“胡杨林”。

师:(边写进圈子边问)胡杨林,活的还是死的? 生2:死的。(生齐笑) 师:死的胡杨林。还有别的吗? 生齐:戈壁石。

师:戈壁石,写在圈子里面还是外面?这可是个大问题。 生齐:外面。 师:为什么?

生3:是从大西北带回来的。

师:它是属于大西北的,为什么不写在圈子里面? 生3:因为它已经被带回来了。(全班大笑)

师:哦,这是第一个理由,请坐下。(问全班)还有别的理由吗?

生4:带回来的戈壁石使作者想到了大西北,每看一次戈壁石,就等于每看一次大西北。 所以戈壁石成了大西北的象征。?

师:很好!(在圈子外面写出“象征”二字),它是大西北的象征,还写了别的没有?

生齐:南方。 师:南方吗? 生齐:南方的天地!

师:哦,南方的天地,写进左边的大圈子。幻灯片上的“环境”圈子有没有? 生齐:没有。

师:没有就不填了。现在找最核心的这个圈子——“神”的内容。右边这个圈子里的东西都有的内在的东西是什么?左公柳有,民勤人有,死了的胡杨林也有的。 生齐:顽强。

师:你们统一回答呀。(写入中间的圈子)这两个字太单薄了,还有吗? 生5:向命运抗争。 师:还有吗? 生6:悲壮。

师:请问悲壮是一种精神吗?悲壮是这些精神总体表现出来的状态,它应该写在这个圈子的外面。

师:第三个步骤。看题,第14题、15题的(1)(2)小题、17题,大家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共同讨论,各选一个题,先选先得。 生:开始讨论。师依次分题。 (3分钟后)

师:第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生7(第二组代表):它们都需要向命运顽强的抗争才可以活下去。

师:(指着中间的圈子)它们都有顽强、向命运抗争的精神,都在这里,多简单! 我们先答第17题,文章最后写道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生8(第一组代表):深化主旨。 师:如何深化的?

生8:通过写戈壁石写出了大西北顽强的生命意识。

师:这个石头有顽强的生命意识?意思表达有点问题,你们再商量一下。

第15题的(1)小题,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生9(第三组代表):他走一趟大西北就会被大西北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他在城市生活里不能体会到的。

师:北方也有城市!(全班笑)答题注意抠字眼。 生10: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在溺爱中长大。 师:就事论事,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生10:因为南方的气候等很温和,而北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它呈现出来的顽强精神,会使人变得坚强起来。

师:答案没有问题吧?有异议就请举手。(扫视全班) 现在看15题的(2)小题,你们的代表呢?

生11(第四组代表):我们的答案是用南方的天地来反衬大西北的顽强和大西北坚强的生命力。

师:反衬是作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生12(第四组):温室般的南方,没有大西北恶劣,所以人们在南方就不能经受到大西北的考验和历练。

师:答案满意吗?(生满意)好,第17题你们商量好没有?

生13: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活得这么精彩,说明它代表了大西北人民的精神,它的生命充满了希望。(生齐笑)

师:我们喜欢一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往往说“我多想再去那个地方一趟!”或者“我做梦回到了某某地方”或“我什么时候能再去一次哪个地方噢”。可是“我”天天要上班,没时间去呀,怎么办?从那个地方带个东西回来,然后每天盯着它看,看它就是回一次那个地方,对不对?那你们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生齐:对大西北的感情。

生14(第一组):表达了作者对大西北的热爱,赞美,依恋等感情。 师:对!请看标准答案。一一检查一下,刚才大家的答案都对了吗?

(用ppt显示,对答案)大家都答对了!这么说来,这个题目不难,心里想:出题那哥们,多出点这样的题目吧。 (生齐大笑)

(三)课堂练习,巩固方法的掌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阅读第二个材料:广东省2007年高考材料《泥泞》。请大家按照刚才的

阅读步骤一步一步来:第一遍整体把握;第二遍仔细品味,整理好几个圈子里的内容;第三遍看题做题。时间一共是十分钟。 (全班学生阅读,教师巡视)3分钟后 师:现在看完了吗? 生齐:好了。

师:哪位同学到前面来填圈子里的内容?(生举手)好!你来。 生15:边填边问:能不能填泥巴?(师笑) 师:请回位。(问大家)能不能填泥巴? 生齐:不能!

师:泥巴是小块的,泥泞则是大片大片的。文章标题是《泥泞》,“纯白的雪”能不能填在

这个右边的圈子里? 生齐:不能!因为它是其他的物。

师:对,应该放在左边的圈子里。中间这个圈子里的内容是什么? 生齐:不屈不饶,忍辱负重,博大。

师:泥泞本身就不屈不饶,忍辱负重吗?你在泥泞走,是忍辱负重;趟过了泥泞才是不屈不

饶。泥泞本身是什么?这个圈子到底该填什么? 生部分:肮脏。 师:精神实质! 生齐:苦难,屈辱。

师:对了!下面看题。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请联系全文

回答。我们一起来看。

文章一开始写什么?起什么作用? 生齐:写雪,衬托的作用。

师:我们一起看开始写泥泞的段落。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生齐:童年。 师:带给作者什么? 生齐:快乐的回忆。

师:再往下走,第二个点,写了什么?

生齐:想起俄罗斯。

师:泥泞给俄罗斯什么了?一起回答。

生齐: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师:还写了什么?

生齐:“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

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 师:精神实质是什么?

生齐: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师:综观全文,一共写了三个点,我们把这些整合起来,就是17题的答案。

看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15:作者的意思是:我们不会刻意去制造苦难和屈辱,但是在现在这种温室般的生活中,

或者说温床般的社会里,我们渴望有些障碍来让自己警醒,给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和勇气,让自己得到磨练。 师:是不是很容易? 生齐:是!

师:今天我们一节课搞掂两篇散文,做了这么多题,发现只要掌握了方法,散文阅读不是我

们说的那么难。

以后我们还会一起学习散文的表达技巧。 (四)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学海导航》上的文学文本阅读第1、2、3段。大概半节晚自习的时间。 下课!

教学后记:总体感觉成功。但是因为课堂的容量太大,第二个材料课堂练习的时间有点紧,

让学生思考的时间感觉有点不够。不过课外练习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教学后记:

探究高三阅读复习课的个性特色 深圳市教苑中学 冷晓红

高三复习,时间紧迫,新课程改革能否适应于高三学生的现状?如何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三维目标?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主客体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教无定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已有的学生,现有的设备,找到适用的教学素材,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出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阅读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然而,教学有法。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于自身特征和现有高三学生特征的教法与学法。探索过诸如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训练模式,甚至是几种模式结合的“迷踪模式”,结果都不是太理想。

散文阅读方法探究 完美版

散文阅读方法探究一、教学设计说明1、在高三的复习课中,使“新课程标准”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到实处,着眼于高考,而不仅仅局限于高考,让学生勤于思考,探究学习,合作学习。2、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方法,探索散文规律。3、选材方面,选取饱含“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能给人以积极向上动力的美文,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领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qob3fmrs4m0xd0pw4b4c2db011w500m7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