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東坡洗兒詩窺其人其詩
【關鍵字】:蘇軾、洗兒、聰明 【摘要】:
多才多藝的宋代士大夫,雖因黨爭與文禍遭受貶謫的命運,使他們失去政治
舞台。但此番際遇卻也讓他們文學才華得以高度展現,留下千古傳頌的作品。蘇軾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他以四十五歲的盛年,被貶謫到黃州充團練副使的閒散官,以順處逆,浪跡於山水之間,這五年的生活,最聊以自慰的恐怕是與朝雲的朝夕相處。朝雲於熙寧七年來歸,至元豐六年生子遯,小名幹兒,頎然穎異,東坡欣然,因作〈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詩集》卷二十二)吾人欲從其人其詩了解蘇軾究竟是否為「聰明」所誤?觀其一生,的確由於聰明過人,所以能夠少年入仕;並舉詩例證明軾即使不用典故,不求用辭之出處,仍不失詩之雅致;至於所舉格律疏失之例,也許並非蘇軾的錯誤,恐是後人歸類之錯誤,和蘇軾本人無關。本文所欲加以強調的重點論述是:蘇軾並非為聰明所誤!
一、其人
蘇軾的傑出不凡,因家世的淵源,自不待言,或許與其世居的地理環境有關,所謂「地靈人傑,鍾靈毓秀」,亦不無道理。就其文章而言,唐宋八大家、文起八代之衰者,而蘇門有其三。就其詞學而言,他突破了詞以協律婉約為正宗的藩蘺,而開闢了飄逸豪放恢宏之詞風,超脫了單純婉麗的窠臼。就其書藝而言,他在〈石蒼舒醉墨堂〉詩中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1「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2,他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字別具風格,在宋代蘇黃宋蔡四大書藝家中而軾居其冠。他的字遒麗天成別有韻致,其用筆亦與眾不同,而別樹一幟。至於其詩則擺脫了艱澀典僻而濃艷的西崑之風。他不但繼承了梅聖俞、歐陽修平 1
見《蘇詩全集》卷六。頁235。 2
見《書法繪畫藝術欣賞全集》,莊嚴出版社,第十一冊38頁。
淡的主張,而且拓寬了詩的取材。蘇軾才華蓋代,卻似乎有遭天嫉的宿命,他的一生坎坷顛連,仕途乖舛,災難不斷。他四十餘年的人生黃金歲月,正如漢朝名將李廣的「數奇」3不順!二十一歲即中進士,入於仕途,可謂少年得意,惜乎並不得志。數十年間,由於與當權者政見之枘鑿,故宦途載浮載沉,風波迭起,在政爭之中,屢居下風,所以抱負難伸、終其一生,歷事仁、英、神、哲、徽五代,其間貶謫外放,往復頻仍,猶如走馬燈似的不停,歷經杭、密、徐、湖、黃、登、揚、定、惠、昌化、廉、永諸州十餘次之多,最後卒於常州,這種飽受摧折的遭遇,決非一般庸碌之輩所能堪受,歷經如此慘烈的摧迫,既不消沉,更不灰心墮落而喪志,不效竹林之流、退避偷生,仍然奮力為其所當為,這正是他受到後世推崇的主因。一個人的文章即使高妙絕倫,如人品道德不著,仍然不能永垂於後世,終歸如煙消雲滅,而默默無聞。蘇軾由於其人品高潔,故其文華光彩隨之照耀後世,因此文章與藝術的生命,尚須附著於道德靈魂之中,方能永恒不朽,否則只是過眼雲煙而矣。
蘇軾聰穎天縱,容或有之,但其文學與藝術的造詣,是因受到良好的家教薰陶,當是主因,尤其以品性為然。他一生的際遇,究竟和他的聰明有無關聯?一個中智之人,記取經驗與教訓,亦足以趨吉避凶,免於重蹈覆轍,為何以蘇軾的才智,畢其一生都困於浮沉之中而不能自拔。究其因由?應非聰明之故,也許為性格與理念使然。凡有為之士,為理想而生,又豈憂懼於顛困!洗兒詩中說聰明誤他一生,這個「誤」字究竟是何所指?又到底誤了他什麼?是誤了他的飛黃騰達嗎?還是誤使他踏入仕途?就事實而言,這二者皆非。以二十出頭的年齡即中進士,上接天顏,已經是出頭天了,又豈只是飛黃騰達而矣。如果是誤入仕途,那又為何希望兒子無災無病到公卿?因此詩句中的「誤」莫非是指誤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入仕的抱負。但政治抱負之未能實現,絕非智慧聰明所誤,或許是小聰明之故所致。蘇軾之祖父與父雖為布衣,但均為著名文士且為書香門第,對其稍長之學養教導自不在話下,但常遊學在外,其兒時童年生活,係由褓抱提攜之慈母 3
見《史記李廣將軍列傳》。
程氏,督課啟蒙,奠定了學業基礎。在此良好慈愛環境裡孕育成長,於是造就其品性高潔,卓爾不群。後其出知杭州,與降遷黃州以及任外官時之施政作為,足見其仁民愛物。歷代文士詩、文等單一有成就者,不乏其人;然集詩、文章、詞、字數者之成就於一身,古今不再,此數者之傑出成就,無論當代或後世、均莫不一致推崇。當其入仕之後,屢遇挫折,於是興起被聰明所誤之感慨。這種感悟,不僅是一種反省與覺悟,也未嘗不是一種自責與與無奈,不僅令人嘆息,亦足以發人深省。他在神宗熙寧以後一直到紹聖年間,在政見上兩不相入的主要對手只有王安石,而王也是一位非常執拗的人,在政爭勢力上,明知不能與王派抗衡,但不事迴避,反而因逞小聰明而生波。蘇軾曾回京赴相府之時,因安石尚在休息,經管事接待於書房中,軾於案頭發現墨跡甫乾未完之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軾看罷竊笑安石,於是援筆續之曰:「此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當即覺得不妥,但已無可挽回,不待安石出面接見,即告辭而去。安石見詩不動聲色,入朝奏稟蘇軾之不才,降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石為何將軾貶於黃州?因唯獨黃州的菊花會落瓣,他想藉此教訓蘇軾見識之不廣。4從相府改詩一事來看,與他「我被聰明誤一生」的詩句相照應,他一生的挫折和這些表現不無關係,不過這些表現不是聰明。倒是謫守黃州除了勤於職守之外,他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傑作,卻是在這歷經災難之後,獲得了脫胎換骨的藝術成就,這才是他的聰明之處。
二、其詩
無論文章或詩詞,以及各種文學作品,除了有其作用與使命之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形式,寓內容於形式之中,內容與形式,是一體的兩面,故形式不可不謂重要。各種文体的作用與使命,就是抒情與達意,如果不能抒情與達意,它就沒有存在之必要。因此所有的文學,它只是一種工具,要使這種工具發揮效果和作用,作者必須妥為經營。而抒情能兼以達意,才能引起共鳴與回響,文學才有 4
見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