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视角下的有效地理课堂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具体方法,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目的在于怎么化解这些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脉络,掌握重难点;如何灵活的运用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地图、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带动地理学科的思维发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探究,从而能够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视角 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课堂 一、概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和想要达到的目的,教育前辈们做了很多尝试和实践为了能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指引。其实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且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各方面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从长远角度看,让学生快乐的有效地学习地理,不仅培养了学生用地理视角去看待问题,还可以将地理思维方式融入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曾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容易出现每节课讲的苦口婆心,却成效见小,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学工作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愈发疲惫。在阅读了大量教育前辈的文章下,结合自己几年的实践,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二、应用实例分析
(一) 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由英国人东尼·巴赞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可视化笔记,通过以主题词为中心,以流畅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将知识间的关联展现出来,通过树状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以图文兼顾的方式驾驭整个学习过程,同时开启学习者左右脑的全部功能,将单一的线性思考变为放射性思考,使学习者进入一种发散思维模式,形成多维记忆学习方式,让大脑处于一种积极和不断创造的状态。
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老师讲解的时候很容易明白,而到自己独立做题时就困难重重。这种现象既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零碎,没有系统的逻辑关系,又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的地理知识逻辑结构,加强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有效地加强课堂知识的整体性与逻辑性,加快新旧知识的整合:同时能将学生脑中关于地理抽象思维变为形象可感的形象可感的画面,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长期的思维导图锻炼更能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地理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荒漠化的学习,首先提出关键中心词为荒漠化,让学生在白纸中央写下关键词,从中心开始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自由地表达所有关于荒漠化的内容,绘图
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以刺激大脑思维活动。然后连接中心关键词和主要分枝,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依此类推,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颜色的曲线线条将中心关键词与相关内容自由联接,通过思维导图将所有关于荒漠化的内容形成一个巨大的思维网,将一个记忆复杂繁多的知识系统化、简单化,让人一目了然(图1)。在熟悉思维导图之后,以此类推,地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张思维导图将当天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等展现出来,这是对一天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梳理与记忆,在画图与复习的记忆过程中,短时间内快速的将所学的知识点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整理与归类,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内的教学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效率。
(二) 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地图、flash动画等
在教学中不能忘记借助教学辅助工具,苏联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认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它永远是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空间性,众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影响范围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它用抽象的语言表达的清晰明了。而地图就是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简洁的将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展现出来,这是其他教学方式很难做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恰当的运用地图,带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不过在学习读懂地图之前,学生必须读懂地图的基本语言,如比例尺、图例、经纬度等。在此基础上,让思维在想象空间自由驰骋。比如说,对于世界地图的概况与各主要国家的轮廓位置,让学生先认识世界地图,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世界地图的轮廓,形成一个初步的表象认知,在基本了解各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轮廓进行联想式的发散记忆。例如,意大利有世界闻名的时尚之都米兰,而意大利的轮廓就像一只伸入地中海的时尚高跟鞋,跟米兰相映成趣.通过这种想象活动,学生对地图有了更深的印象。因此,充分利用地图带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将课本无法展示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的放映给学生观看。比如在上”锋与天气”这一节内容时,利用动态的动画效果,反映出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分别带来的天气现象变化,以及气温和气压的变化。再比如讲诉洋流分布时,可以借助ppt。展现出风带的分布图与洋流的分布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盛行风是洋流的成因之一。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增加趣味性,更提高了有效性。
(三) 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带动地理形象思维发散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自然科学理性知识,又有人文科学的感性资料,具有文理兼容的特点。而教师的知识越精湛,视野越宽广,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越游刃有余,年轻教师往往获取的信息是最新的,与学生的距离感是最小的,所以在课堂上可以主动引入其他相关学科,带动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加课堂活跃度,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来解释水的三态循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一马平川的景象;“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则形象地表现了西北新疆的昼夜温差之大。这些诗句学生很熟悉,不仅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也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同时也巩固了对语文知识,大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再比如当学生对世界洋流的分布了解之后,就理解了历史课上说讲的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什么都会选择在冬天起航,夏季回航。又例如历史中还
有二战时德国海军利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密度流将潜艇送入地中海的事件等等案例,都可以运用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来学习。通过对各科知识的巧妙结合,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巩固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地理课堂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地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地理课堂中通过采取思维导图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地图、利用教学工具,并且与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方式,全面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将地理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京京, 王炎. 思维导图在地理思维课堂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 000(023):164-165.